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7:47
进化简史: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后期、清初时期,西方改造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件组成,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指南针是一种指示方位的简单仪器。它的主要结构,是由一根能灵活转动的磁针和一标有方位的刻度盘构成。磁针在地磁的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平面内,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公元1086年,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记载,当时有四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此时已能制造人工磁体。《梦溪补笔谈·药议》载有:“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十一世纪末,我国便开始在航海上使用了指南针。
宋人朱或曾记述了公元1099~1102年间,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经过。公元1123年,徐兢到朝鲜去,回国后描述这次航海过程说,白天靠太阳定方位,晚上在海洋中不可停留,注意看星斗而前进,如果天黑可用指南浮针,来决定南北方向。公元1274年,南宋吴自牧所着《梦粱录》中记载:“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
南宋时,把磁针与分方位的仪器组装成一个整体,这种新仪器叫针盘,或叫地螺(罗),也有叫子午盘、定盘针、经盘、罗盘的。元代还造成立针式指南工具——指南龟、指南鱼。张燮的《东西洋考·舟师考》记载,明代海上航行,“独恃指南针为导引,或单用,或指两间,凭其所向,荡舟以行。”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就有了关于磁针的文献记录。我国的指南针,大约十二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大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9:05
大家知道,有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性质,人们通常称为“吸铁石”。因为一碰到铁,它就会把铁吸住。在古代,人们叫它“磁石”。每块磁石的两端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正极,一头叫负极。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在南北两端也有不同的磁极。
大家又知道,凡是同性磁极则相排斥,而异性磁极则相吸引。所以无论在地球表面的什么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它的正极总是指向北方,负极指向南方。我们的祖先掌握了这些知识,发明了最早的定向仪器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这种仪器就是人们在对磁石功能的认识基础上发明的。
司南的样子像勺子,大约是用整块的天然磁石,轻轻地琢磨而成,并且把磁石的负极琢磨成司南的长柄。司南做好后还得做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总是指着南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航海业不断扩大和发展,对指向仪器要求越来越高。北宋时代,人们用薄铁叶裁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行军中可随身携带,使用时,将其浮在水面,便可指南。后来,人们又用钢针经磁石摩擦磁化。到了19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取代了历来人工磁化法。由于不同时期指针形状不同,名称也各异,如指南鱼、指南龟、指南车、罗盘和罗经等。到13世纪时,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到阿拉伯,现在人们广泛使用的指北针就是这样演化来的。
拓展资料:
1、现代电子罗盘
现代人制作了各种电子指南针,智能手机普遍有这个软件,电子罗盘也叫数字罗盘,是利用地磁场来定北极的一种方法,应用到手机上,其实就是电子指南针,电子罗盘一般用磁阻传感器和磁通门加工而成。
虽然GPS在导航、定位、测速、定向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信号常被地形、地物遮挡,导致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使用。尤其在高楼林立城区和植被茂密的林区,GPS信号的有效性仅为60%。并且在静止的情况下,GPS也无法给出航向信息。为弥补这一不足,可以采用组合导航定向的方法。电子罗盘正是为满足用户的此类需求而设计的。它可以对GPS信号进行有效补偿,保证导航定向信息100%有效,即使是在GPS信号失锁后也能正常工作,做到“丢星不丢向”。
2、电子罗盘原理
三维电子罗盘由三维磁阻传感器、双轴倾角传感器和MCU构成。三维磁阻传感器用来测量地球磁场,倾角传感器是在磁力仪非水平状态时进行补偿;MCU处理磁力仪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数据输出和软铁、硬铁补偿。该磁力仪是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的磁阻传感器,每个轴向上的传感器检测在该方向上的地磁场强度。
3、磁偏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即为磁偏角。磁偏角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定值,每天早晚测定的磁偏角也有微小的差异,磁偏角具有长期变化和周日变化的特性。气象条件对磁偏角的影响也很大,尤其在雷电天气下是不能观测的。磁偏角受地磁环境影响比较显著,由于地磁的特性,磁子午线情况比较复杂,且互相不平行,直线愈长,误差越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0:40
指南针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指南针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拓展资料: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2:31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后期、清初时期,西方改造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拓展资料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件组成,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指南针是一种指示方位的简单仪器。它的主要结构,是由一根能灵活转动的磁针和一标有方位的刻度盘构成。磁针在地磁的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平面内,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公元1086年,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记载,当时有四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此时已能制造人工磁体。《梦溪补笔谈·药议》载有:“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十一世纪末,我国便开始在航海上使用了指南针。
宋人朱或曾记述了公元1099~1102年间,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经过。公元1123年,徐兢到朝鲜去,回国后描述这次航海过程说,白天靠太阳定方位,晚上在海洋中不可停留,注意看星斗而前进,如果天黑可用指南浮针,来决定南北方向。公元1274年,南宋吴自牧所着《梦粱录》中记载:“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
南宋时,把磁针与分方位的仪器组装成一个整体,这种新仪器叫针盘,或叫地螺(罗),也有叫子午盘、定盘针、经盘、罗盘的。元代还造成立针式指南工具——指南龟、指南鱼。张燮的《东西洋考·舟师考》记载,明代海上航行,“独恃指南针为导引,或单用,或指两间,凭其所向,荡舟以行。”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就有了关于磁针的文献记录。我国的指南针,大约十二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大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4:39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普、南北朝时期,人们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