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陈"的来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2:25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洒洒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
一、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
二、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
三、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为陈氏入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渤海郡:此支陈氏,宋太尉高琼之后。明洪武初,高谅入赘海宁城东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

四、陈家谱牒

河北:陈氏宗谱、陈氏宗谱不分卷、陈氏家乘七卷、甘陵陈氏族谱二卷

江苏:环步陈氏宗谱十八卷、陈氏家谱、维扬州陈氏重修族谱、维扬江都陈氏重修族谱八卷、丹徒丰城陈氏族谱二十三卷、句容陈巷张巷家乘七卷首一卷

浙江:萧山陈氏宗谱十卷、绍萧陈氏宗谱十卷、唐里陈氏宗谱不分卷、姚江四堡陈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勤东陈氏宗谱三卷、月湖陈氏宗谱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28册。

广东:陈氏族谱二卷、凤冈陈氏族谱十二卷、化州乐岭陈氏族谱十三卷、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鸦岗陈氏族谱、广东塘福岭陈氏族谱 台北陈家族谱抄、鹿颈村陈氏族谱不分卷、颖川支谱二十卷首一卷

五、历史名人
陈胜:
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霸先:
陈 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2:26

陈姓起源

陈姓起源有五:

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陈姓郡望堂号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陈姓历史典故

太丘德望;颖水渊源。
注释:1、东汉太丘长陈实,他“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年八十四卒,海内赴者三万余人。谥号文范先生。
指陈姓望出颖川。

笔新墨奇避乱草;光远正大铺山中。
注释:1、明代国子监生、著名画家陈洪缓的事典。陈洪缓,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书法遒逸,善画老莲、山水、尤工人物,与北平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2、近代民主*家陈少白(1869-1943)的事典。陈少白,又名闻绍,字夔石,广东新会人。与孙中山同学,共创兴中会总会。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任总统府顾问。有《兴中会*史要》。

张楚开纪元;文佳第一人。
注释:1、秦末阳城农民领袖陈胜(?-208),字涉。秦二世元年(前210),他被征屯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为大雨所阻,依秦法,失期当斩。遂与吴广发动同行戌卒九百余人揭竿,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军连战连捷,至陈县(今河南淮阳),已有车六七百乘,绮千余,卒数万人。攻下陈县后,他被推为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2、唐高宗时浙江农民女首领陈硕真(?-653),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组织农民,参加者数以万计,她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

同安出英豪;集美献爱心。
注释:1、清末抗英杰出将领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人。曾任金门*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842年6月10日,英国舰队进攻我国吴淞口,他乃率参将周世荣扼守西炮台。13日,亲自挥旗督战,燃炮杀敌,击伤英舰数艘,致辞敌不敢进。后身中弹七处,仍英勇搏斗,直至英勇殉难。
2、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福建同字集美村(今厦门境)人。早年在新加坡经商,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资资助辛亥*。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心。历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职。

鼎甲绵绵接武;春魁世世光宗。
注释:1、宋代名人陈文忠、陈文肃兄弟二人,先后皆中状元。
2、指明代状元陈安、陈循、陈谨等。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少年博学,张华惜才。
注释:1、五代南唐诗人陈贶,闽人,志操苦朴,不苟仕进,居庐山近四十年,苦思于诗,学者多师事之。因献景阳宫怀古诗景帝称善。授官固辞。
2、指魏、晋间史学家陈寿(233-297)的事典。

天下太平无一事;山中高卧有千年。
注释:五代宋初道士陈搏(?-10)华山庙联。陈搏,字图南,毫州真源人。生于唐末,后唐举进士不第,隐居华山四十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好读易,其《龙图易》,为宋代象数学之始。

茶敬樽节退让;康乐和系平安。
注释:清代嘉庆举人鳣(1753-1817)撰书联。
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注释:前清举人韩国钧撰赠陈毅元帅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2:26

中国姓氏来源的主要依据
中国姓氏是世界上最有内涵的。姓氏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中华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在中国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的时候,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但是同姓不一定是同源.

但是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这个现象太常见了,如晋朝和五代的时候很多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和汉族同姓.例外比如辜姓就是出自林姓.以下是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依据:
一、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如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大夫童的孙子以氏传世。

六、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七、以官职为姓。有司马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八、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九、以谥号为姓。
十、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福建的尤姓是以前五代沈姓为了避讳闽国王审知改来的.
十一、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十二、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南北朝时候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姓元) 本是鲜卑族,崇尚汉族文化,实行汉化改革,禁胡服、胡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12:27

百家姓故事-陈姓的来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