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离别珍重的句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0 19:33

《诗经》里最动人的别离

文/岁月静好

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诗经》里的篇章,或浪漫唯美,或清新淡雅,或悠远绵长,或热烈奔放,或含蓄蕴藉,或辛辣讽刺。作为一个小女子,我更钟情于古人浪漫的情怀,沉醉于那唯美的爱情故事,直到读到《燕燕》一诗,却让我落泪,让我动情,深深的被另一种情绪所打动,那就是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也许我也是一个多情的人,最不忍看到,最不忍经历的就是离别。离别是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凄凉,伤感;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凝望,眷恋;是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珍重;是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豁达。一样的别离,不一样的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0 20:51

《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上下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召南·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