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2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18
中国镜子产生於殷商时代,为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这种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铜镜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或「镜鉴」。
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嫫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5000年前,黄帝战蚩尤,降神农,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刚刚开始。制衣冠,造舟车,梳妆打扮也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时,先民们为了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经常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静的河边、水边,整理一番。所以,古籍书上记载,把这种“照镜”子,叫“鉴于水”。那么,这与嫫母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话没说,就随同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气力大,挖石板比别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块。这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弯腰用手轻轻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对任何人也没有讲这件事。她乘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来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样丑。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镜子)。”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着什么东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黄帝走向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惊呼一声!她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哄骗黄帝,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说罢,立刻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嫘祖笑着说:“黄帝,怪不得很长时间不见嫫母去水边梳妆打扮,原来她有这个照人宝物。”彤鱼氏紧接着说:“黄帝,这个发现,应该给嫫母妹妹记一功!”黄帝兴奋地说:“当然要记一功!”
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战国时,铜镜就开始盛行,制作亦轻薄精巧。到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新颖别致,富丽堂皇。
古代镜子除多数为铜镜外,秦时有金镜难怪,有一本《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这本书上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铁镜和铜镜。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铜镜。随后中国也出土了青铜镜。秦汉以后,中国铜镜制造水平已闻名中外。铜镜不仅是梳妆、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18
一 轩辕镜
据《本草纲目》记载:“《轩辕内传》言: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或云始于尧臣尹寿。”也就是说最早的镜子是轩辕黄帝所造,或是尧帝的臣子尹寿所铸。后世有轩辕镜一物,此镜非皇者不能用之!皇帝宝座正上方的镜子就是轩辕镜。轩辕镜是圆球形的镜子,古代有诗赞曰:“世无轩辕镜,百怪争后先。”
传说此镜为轩辕黄帝首制,能辨真假天子。传说袁世凯登基时,因为心虚害怕轩辕镜会掉下来砸死自己,下令将龙椅往后移了三米,现在在故宫中我们见到的龙椅仍旧是向后移三米摆放的。
二 始皇照骨镜
后世又管这面镜子叫秦镜,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这面镜子称之为“始皇照骨镜”。
镜子最早的记载是汉代大儒刘歆《西京杂记》,说“汉高祖曾得秦始皇方镜,这面镜子宽有四尺,高有五尺九寸。人来找镜子,人在镜子中是倒着的,如果人用手摸心照镜子,就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人腹脏哪里有病,照镜子后就知道。如果女子心中想害人,在镜子面前胆会张开,心会加速。秦始皇就是用这个镜子照宫女,如胆张心动则杀。”
三 六鼻镜
其实不仅是名镜,凡是古镜皆可辟邪!按《本草纲目》记载:“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挂大镜,可避邪魅。”
《本草纲目》引《云仙录》的记载说:“京城王氏有镜六鼻,常有云烟,照之则左右前三方事皆见。黄巢将至,照之,兵甲如在目前。”说这镜子有千里眼和预见未来的功能,这里的黄巢说明这面镜子是东汉末年的镜子。
四 无疾镜
此镜依然是记在《本草纲目》之中,说的是有《樵牧闲谈》一书,书中说后蜀皇帝孟昶时张敌得一古镜,长度有尺,此镜有光如蜡烛一般,光照之下一家无病号“无疾镜。”
李时珍之所以对镜子这么执着,是因为《本草纲目》不仅是医书也是博物学著作,所以书中不仅是介绍药材,也有很多人文历史知识。正因为镜子的神异我们在今天还会拿镜子辟邪,在道教科仪中镜子也有诸多运用。镜崇拜还东渡日本,你看日本的三神器中就有八咫镜,而且这镜子可能是从中国这边带过去的。
镜子,英文glasses,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有平面镜、曲面镜两类,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19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玻璃?我国的玻璃生产技术可以追溯的西周时期,当时叫做琉璃、颇黎,晋朝时期已经出现玻璃的称呼,到了汉朝就有西方玻璃传入中国,不过中国并未使用西方玻璃的钠钙配方,而是沿用了铅玻璃配方,所以中国的玻璃制作技术一直不太发达,直到隋唐时期随着大量外国玻璃传入中国,才带动了我国玻璃生产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朝中国的玻璃品制造技术达到鼎盛!你说没有玻璃哪里来的镜子,中国古代确实有玻璃,也有镜子,但是没有玻璃镜子,因为在古代没有平板玻璃的生产技术,玻璃制品大多是饰物和工艺品,中国的古代的镜子都是铜镜,一面刻上花纹,另一面打磨得十分平整光亮,就可以照出人影,不过清晰程度肯定不如玻璃镜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19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制成镜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具体的去百度下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20
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可见,古代的镜子不是玻璃做的,是铜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