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厕所带来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4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2:41

农村厕改只管建、不维护,没有定期清理粪污的服务保障,还要老百姓自己掏腰包,这样的惠民工程谈何“惠民”?近日,新华社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采访发现,由于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5年来,*投入过亿元改建的8万余个厕所弃用超过5万个。一些地方只重数字不重实质的虚浮作风,让有着美好初衷的农村厕所改革办成了“伤心工程”。对此,不论是本应作为工程惠及对象的当地村民,还是关注农村民生问题的热心公众,都不免感到愤怒与遗憾。


近年来,农村厕所改革被视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几乎所有出身于农村的人,都对中国农村过去粗陋的如厕环境“印象深刻”。普遍存在的老式旱厕和简易土坑,不仅卫生条件堪忧,给村民的体验也极差,同时还可能造成传播病毒、污染水体等次生问题。因此,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为农村地区建设大量新式厕所,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选择。

对村民而言,*上门帮忙改造厕所,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负责执行*的人拿着上级拨款办事,按理说不难让群众满意。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地方却愣是把这件好事给办“砸”了。据民众反映,许多新式厕所都有未经调研、在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的情况,因此造成了“有厕所无下水道”“粪坑一到冬天就结冰”等各种问题。问题频出的新式厕所,*得本地人只能重新用回令人掩鼻的“旧办法”,不仅没有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反而还给村民添了麻烦。显然,这些乱象绝不是广大公众和*设计者想象中的“厕所*”,而是一些地方应付了事的“*表演”。


从本质上看,让“厕所*”变成“伤心工程”的最大原因,就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建设新式厕所要花掉的真金白银当然造不了假,但同样是花钱为群众办事,却明显存在“随便花”和“认真花”的区别。部分地区的*执行者,在执行农村厕改时并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而只是把这当成一项需要“应付”的工作。同时,他们在花钱时也并没有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缺乏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资金的运用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浪费。

短短数年之内,该地农村地区新建了8万余个新式厕所。如果这些厕所能够确保质量,注重运维,自然能大幅改善村民的生活便利度。但是,正是由于当地一些负责人员只重形式,沉迷于以数字形式呈现的“政绩”,才忽略了这些投入是否能在基层产生实际效益的问题。建厕所要花钱,预先调研、改进设计、配套设施、后续维护同样要花钱。按理说,项目经费应当合理利用在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新建厕所都能“有始有终”,为村民长期服务。但在形式主义歪风的错误引导下,部分地区只愿意把经费花到最能“听个响”的地方,只建厕所,不及其余。这固然能在一时让他们交出一份看起来漂亮的“成绩单”,但最终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大规模的厕所弃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民众不满。

对**而言,建一个厕所,看起来是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但是,越是在这种与民生体验直接相关的小事上,越容不得形式主义作乱。正如新华社报道所言:“建小厕所需要花大心思。”不花心思的结果,只能把好事办成坏事。对此,不仅是负责执行*的人要加强自我督促与自我反思,项目执行流程中的外部监管也要落实到位。完备的监管,不仅有助于预防形式主义,也能杜绝可能存在的项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2:42

厕所*是一项在发展中国家改造厕所的倡议,最初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条件。
为了改善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厕所*”为代表的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尽管整改力度很大,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2:42

当然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推出者,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造成了项目的夭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2:43

后期维护。为村民们盖好新式厕所就完事了,没有想后期去如何维护厕所,又恢复了脏乱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