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古诗词朗诵,高分,加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5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8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 我欲乘风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惟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9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1.内容并不晦涩,尖子生较容易读懂
2.感情唯美,适合男女生朗读
3.并无生僻字,读来顺畅
4.朗诵效果好(可配古筝朗读,下有朗读范文的地址,可让学生模仿),全文较其他诗词长
5.诗词名称: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简介: 这是一首号称“孤篇盖全唐”的名诗。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内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通“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读xiá,这种音押韵)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这里的斜读xié)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附加:帮助你或者学生的理解
1.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中的空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妆镜台:梳妆台。 (16)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7)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8)相闻:互通音信。 (19)逐:跟从、跟随。 (20)月华:月光。 (21)文:同“纹”。 (22)闲潭:安静的水潭。 (23)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4)乘月:趁着月光。 (25)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空中感觉不到流霜的飞翔,月光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缓缓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朗诵指导:我也并不专业,但从我个人认为学生充满柔情的读出含蓄唯美的感觉是最好,再配上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会更好,具体的可以参照配乐诗朗诵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MwMTU3NjQ=/v.swf
我相信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就一定能营造出温馨唯美的气氛,一定会有好的朗读效果,不管你们是比赛还是表演,预祝你们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59

作品《理想》被选入人教版6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简单易懂,又激发学生斗志,明晓道理。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B)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G)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B)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G)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B)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G)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G)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B)【升调】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G)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H)【升调】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B)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H)【降调】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G)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B)【重读“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G)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B)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G)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B)【降调】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B)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G)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B)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G)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G)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B)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G)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B)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G)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B)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G)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B)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H)【重读“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H)【重读“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H)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H)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B)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G)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B)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G)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B)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G)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G)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G)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B)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B)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G)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B)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H)【降调】
路上春色正好,【升调】天上太阳正晴。(H)【降调】

题目解说: “理想”就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的源泉。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我们的生活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而后快乐,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有时一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抛却黄金梦,要放弃于己有利的自私心,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词语解释
饥寒jī hán
解释: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离乱lí luàn
缀连zhuì lián
解释:连结
远行yuǎn xíng
倔强jué jiàng
解释:刚强,不屈服
洗濯xǐ zhuó
解释: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玷污diàn wū
解释:弄脏;污损。比喻名誉受污损玷污了一个人的名誉。
怨恨yuàn hèn
解释:强烈不满或仇恨
扒窃pá qiè
解释:从别人身上偷窃物
诅咒zǔ zhòu
浓阴nóng yīn
解释:茂密的树阴
海天相吻hǎi tiān xiāng wěn
解释:海面与天空互相连接,合为一体。吻:本文比喻连接。
浪子回头làng zǐ huí tóu
解释: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碌碌终生lù lù zhōng shēng
解释:碌碌:忙碌,平庸。忙碌的一生之中没有什么大的事业成就,平平淡淡的过了一生。
绝处逢生jué chù féng shēng
解释: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可望不可即kě wàng bù kě jí
解释: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朗诵建议:小学生在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情况下,普遍气短,会出现断句问题,所以建议让每人一句,就是上面的一行,特殊情况下可让每人两行。当然,如果学生素质好的话,按节读也容易出效果。上文中()内是学生的角色“G”是女生,“B”是男生,“H”是合诵,老师如果方便,可配乐班得瑞的《追梦人》。【】里是读音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每节的停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由于是小学生就给你说简单一些,
作者简介:白居易(前772--前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生。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写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787年(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赏析:(这是适合小学生的简单的赏析,后面有老师的更深刻点的)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过来又滋生起来。远处的芳草蔓生到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荒凉的城堡。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草似乎也充满了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常常是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很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就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这是老师看的:

“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00

原文.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合)。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女);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男);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合)。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分析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朗诵指导:该诗不短也不长,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读的过程要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男孩和女孩哪个先读都可,我在诗后标注,这是我的读法。请留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