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01
逢敌必亮剑 ——《红日》读后感 从 1949 到 2011、从 19 世纪跨入 21 世纪,62 个春秋冬夏、62 载岁月如歌; 从骡马化到摩托化,再到机械化,直至今日的信息化,新中国成立 62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强军步伐走得坚定有力。 近日,我读了由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兵团*部宣教部*——吴强 爷爷写的《红日》。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事文学创作历 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以军长沈振新、政委*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 线,以 1947 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为中心,讲述了 *党华东野战军与*的王牌军 74 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描绘 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 悬殊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 1946 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军 队攻占涟水,人民*因伤亡惨重而*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 国*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 焦点。而且,作家通过*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 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 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一开始就把*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 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 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 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以集中 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王牌军”74 师达到*,三次战役虽有主有 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共名 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党所领导的现代*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 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国共力量对比悬殊,成败却瞬间逆转。 是什么让*党以弱胜强?是*党军的军魂——逢敌必亮剑!是*党 人的精神——为了民主,为了自由!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在血雨腥风的战争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华 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事业, 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 不惜抛头颅, 洒热血。在*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出生入死,视死如归,是他们,为新中国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他们,打出了一片光明;是他们,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 活!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先烈精神,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生 活在来之不易幸福的时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 祖国,为祖国明天建设的更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