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吃新节、娅拜节、那达慕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5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37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期间举行,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火把节以彝族和白族最为隆重。
2、吃新节是仡佬族的节日
吃新节又叫尝新节,是仡佬族最古老、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七月(逢“龙”或遇“狗”)这一天举行。
3、娅拜节是壮族的节日
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娅拜节,祭拜的就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不屈不挠的的女英雄娅拜。
4、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在蒙古语中是开展游艺活动集会的意思,一般在夏、秋季节举行。每逢盛会,数以万计的牧民,场面壮观,气氛欢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55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仡佬族祭祀、侗族斗牛等活动。

仡佬族
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采新)粮,做好祭祀祖先。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农作物都不为过,反而以此为荣。
吃新节仡佬同胞表演吃新节这天,各家各户都分头去摘新(或叫采新),附近村边田地里种植的粮食作物,只要是七成熟以上的,不论是谁家的都可以摘一点。摘新得来的粮食和采回一碗的瓜菜,与鸡、鸭、牛肉混煮。先用来祭拜"开荒辟地的祖先",然后家人才能吃新米。磨基仡佬族在吃新节这一天,拿酒肉和新米到田头去祭,祭毕又在田里选三穗最长最大的稻谷和两穗最大的小米,拿回家挂在灶上,以后全家即可以吃新粮。
夏收较早的村寨,多在农历七月第一个"辰"(龙)日或"戊"( 狗)日举行,夏收较迟的则在八月间"已"(蛇)日举行,因此,仡佬族中有"七吃龙"," 八吃蛇"的说法。
仡佬族"吃新节"这个节日,以传统文体形式和吃"转转洒"的习俗为主,分昼夜两个阶段进行,白天打"篾鸡蛋"活动,活动以固定范围的"对打"和不固定范围的"追打"两种形式进行,夜晚,仡佬族同胞就近围坐在屋内吃"转转洒",边吃边摆家常,洒过两巡,大家各抒己见,既虔诚地祈求祖先保佑,对朴实地总结这年来生产、生活的经验,以利来年有更大的作为。仡佬族还有磨磨秋,拜神树,比夷枚,请"七姊妹"等活动。
基诺族
基诺族活动合影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饭菜煮熟后,念经,敬请神佛享用。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他们认为丰收是神佛保佑的结果。他们会在这一天请亲朋到家中吃饭。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景颇族
景颇族在每年谷物成熟时为感谢众神赏赐丰收,并祈求以后年年丰收,也举行尝新祭祀。先从全寨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梁等)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年青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男子捕来鱼等做菜。饭菜准备就绪后,请宗教师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相传古时景颇人学会种谷后,不料有一天谷魂上天去了,因而谷子长不好,人们挨饥受饿。这时狗日夜不停地吠叫,终于叫回了谷魂,谷子又长好了。
阿昌族
阿昌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过尝新节。相传有一老寡妇,擅长农事,乡亲们在她的帮助下,家家丰收,人们尊称她为"老姑太"。她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每到八月十五,用我的拐棍捆上一棵新包谷,靠在堂屋里,保管你们有吃有穿。"从此,阿昌人有了过尝新节的习俗。节日当天,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再到地里拔一个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再砍一棵结双穗的新包谷,将它们捆在竹棍上,靠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煮上新米饭,杀一只鸡,又摘来脆栗和梨,摆在祭桌上。全家人站在堂屋里,由家长念诵祭词,祈求老姑太赐福免灾。
藏族
四川铁布藏族在每年青稞收获后,每家用新打下的青稞磨面,做一顿新粮饭。做好后,首先供佛过,反而以此为荣。
侗族
侗族也有吃新节的习俗。各地时间并不太一致,大都在农历的六、七月。在早稻成熟时,家家摘取新谷,尝新米饭,用鸡、鸭、鱼来供奉祖先,同时举行唱侗歌、侗戏、斗牛等活动。
佤族
佤族在新谷成熟时也要庆贺。各地的日子不太一致,请村中有威望的老人来选择日子,过节时找几个小姑娘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背包到田里摘谷穗,并把"谷魂"带回村中交给主祭的头人,用新米煮成鸡肉烂饭以后全村人一起吃,并请经师看鸡卦。饭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哈尼族
哈尼族在每年农历七月或八月选择一个属龙日举兴,为期三天。节日早晨,各家一早就到田间背回一丛单数连根拔起的稻子。将新谷焙干后捋成谷粒,舂成新米。用甑子蒸饭时,要先放一层旧米,加一层新米,表示年年有余,岁岁增长。下午,要杀一只公鸡,希望生活像公鸡的羽毛一样美丽。各种蔬菜都要尝一下,特别是要吃一碗竹笋,表示当年的庄稼要象竹笋,节节向上。在尝新前,要先盛一碗米饭给狗吃,相传在哈尼人还不会开田种地前,整天靠吃野菜度日,天神的女儿很善良,要求父亲给人间一点稻种,却受到父亲的反对,于是偷偷地把谷种带到人间,并教哈尼人种植稻谷的方法。这事触怒了天神,他把女儿贬为了一只狗。哈尼人民不忘姑娘的恩德,每逢新米节时,把第一碗米饭给了狗。
拉祜族
拉祜族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到稻田里掐取熟了的谷穗,烘干脱壳,杀鸡煮新米,并将新米饭敬献给天神厄莎。传说天神厄莎的女儿舂米时不小心把米洒了几粒在地上,被一只斑鸠吃在嗉子里。厄莎来到人间告诉人们,要想过好日子就学会种谷子,谷种就在天天飞到水塘边喝水的斑鸠的嗉子里。拉祜人按照天神的指点学会种稻谷。为了感谢天神厄莎,拉祜人形成了过新米节的习俗。
苗族
吃新节苗族古称"脑莫"(nongsmol),每年一次。西江、陶尧、丹江等地在农历六月上、中旬卯日(兔场天),所以又叫"吃卯"。即旧历六月的第一卯日的意思,或称"努格西",意即新米。朗德、报德等地在七月卯日,从开秧门的日子计算,满50天即举行。莲花、桥港、桃江、掌雷等地则在农历8月上中旬的"卯日"。
苗族同胞欢庆吃新节节日期间,男女才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特别是姑娘要穿银带花,除了不带银角外,项圈、手镯、亚领、耳环等各种银饰凡有的都戴上。有的还在百褶裙外套上条裙,全身银饰叮铛,鲜艳夺目。
节日中,只吹芦笙,但不跳。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雀、赛马、游方等。这些活动中,主要是斗牛和游方两项。
斗牛
斗牛,有斗黄牛和水牛两种。斗黄牛随便一些,斗水牛必须认真。从方都要根据牛角上的年轮进行测算,并量出两头牛的角尖距离基本相符后,才放牛斗。斗牛到一定的时间后,从方各拿着早备好的大棕绳套住对方的牛腿,将牛拉开,以免牛斗伤。西江斗牛都在河滩上进行,河两岸及河滩上都围观着上万人。不论牛正斗得紧张,或有一方斗败,一方紧追时,人群中都爆发出热烈有欢呼声,整个声面气势磅礴,热闹非常。
游方
吃新节游方活动游方,主要是青年男女互对情歌,谈情说爱,寻找对象。地点在街上和村边,白天晚上都可以对歌,但在村里只在晚上进行,一般是本村的小伙子同来走亲戚的外村姑娘对歌。通过对歌,如果互相爱慕或中意,就约定下次相会日子,继续对歌,加深感情;有的则互换信物,作为定情见证。信物有围腰、衣服、手圈等,有的也拿项圈,衣服一般是互换的。如果女方拿出手圈或项圈等,男方就要拿出相当这些银饰价值的钱来送给对方。游方,是西江吃新节中最活跃的活动,特别是晚上,人数众多,通宵达旦,情歌、飞歌交相呼应,此起彼伏。

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娅拜节,祭拜的就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不屈不挠的的女英雄娅拜。
娅拜节,祭拜的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她的事迹非常悲壮感人。在很久以前,壮族兄弟经常受到官府的奴役和蹂躏。娅拜和丈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得领头。在一次战斗中,娅拜的丈夫英勇阵亡。娅拜决定为丈夫报仇雪恨,的士兵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一致拥护她当首领。
这位女将武艺高强,善舞双刀,杀得敌*队人马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有一次胜利后,娅拜乘胜追击,追得敌人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夕阳西下,她以为敌人已逃远,就到小河中去洗澡。谁知,娅拜刚走下水,就被隐藏在树林中的几个溃兵发现并将她杀害了。
当乡亲们发现娅拜的尸体后,将她捞上岸,埋葬在山顶,此后这山就改名为娅拜山。每年娅拜牺牲这天,壮族军民都要来到她的坟前拜祭。这样,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娅拜节。
那达慕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便开始激斗。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那达慕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夜幕降临时,草原上还会飘荡起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男女青年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等地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30

火把节是彝族
“吃新节”是侗族
娅拜节是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的蒙古族
各民族节日: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2、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历9月为斋月。
3、苗族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5、傈僳族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6、藏族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
8、朝鲜族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
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16、赫哲族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21

火把节是彝
“吃新节”是侗族
娅拜节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的蒙古族
满意请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2:29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乡。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天柱、锦屏、三穗等县的侗族村寨,有的在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有的则在七月的“寅”日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节日之前,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集体到河边将竹筒、水桶及粽巴叶、干蕨菜洗净,回家以糯米、高粱和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酿制甜酒。节日菜肴以鱼为主,还要吃不放盐的玉米和瓜菜,这是“忆苦饭”。

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娅拜节,祭拜的就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不屈不挠的的女英雄娅拜。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4:54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广西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娅拜节,祭拜的就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35

彝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