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夏朝以前的成语和故事,至少10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19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5:43

1、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2、女娲补天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3、女娲造人

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4、钻燧取火

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古老传说。据《韩非子·五蠹》和《白虎通义·号》记载,曾经有一位圣人钻燧取火,教民熟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

本来,这似乎并无疑问,可是另一些古籍记载,伏羲氏、炎帝、黄帝等也曾利用火来为民造福。现代更有人认为,燧人用火传说是后人附会的。

5、神农尝百草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6、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

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

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

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

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7、涿鹿之战

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

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居地全失,连一个角落也没留下,本着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炎帝求救于黄帝,引发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的战场在何处,至今仍未有定论,《逸周书》所谓“中冀”,或为冀州中部,大体约在靠近今冀鲁豫三省接界地带的河北境内。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

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旱魃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

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

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

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

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8、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9、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斗争,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以示决心。

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10、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

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7:01

1、禹建夏朝

尧帝在位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就任命鲧(滚)为水利*,负责治水。舜奉命巡视四方,派人向尧帝汇报:“鲧(滚)治水不力”,请求“把鲧(滚)流放到羽山”,尧帝准其所奏,舜遵命执行。鲧(滚)后来就死在羽山。

尧帝死后,舜继帝位。舜帝任命鲧(滚)的儿子禹为水利*,继续治水。

(1)禹治水先从冀州开始。施工于壶口山、梁山、歧山、岳山,漳水、恒水。等到恒水顺黄河而入海,冀州的土地就可以耕种了。(2)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疏通了黄河的九条支流,雍水、且水流进雷泽,雷泽成为湖泊。人民从丘岭上走下来,到平地居住,种桑养蚕。进贡漆、丝的木船,由济水入漯水,再入黄河,直到冀州。(3)东海与泰山之间,是青州。疏通了潍水、淄水,莱夷之地可以放牧,海边可以煮盐。进贡盐、海产的木船,由汶水入济水,再入黄河,直到冀州。(4)东海、泰山与淮水之间,是徐州。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大野泽蓄满了水。进贡五色土、羽山雉、桐木、磨磐石、蚌珠、白绢、黑绸的木船,由淮水入泗水,转入荷水,再入济水、黄河。(5)淮水与南海之间,是扬州。经过治理,三江入海,震泽不再为害。进贡玉石、竹子、象牙、兽皮的木船,沿江海转入淮水、泗水,再入黄河。(6)荆山与衡山之间,是荆州。疏通了沱、涔二水,治理了云土、云梦二泽。贡品是木料、珍珠、大龟、锦缎,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再经陆路到达雒(落)水,再入黄河。(7)荆山与黄河之间,是豫州。疏通伊水、洛水,疏导荷泽。贡品是丝、麻。由雒(落)水起运,到达黄河。(8)华山与黑水之间,是梁州。疏通沱、涔二水,治理汶、蔡二山。贡品是金、铁、银、熊、罴、狐。由桓水起运,经由潜水、丐水、渭水,进入黄河。(9)黑水与西河之间,是雍州。治理弱水、泾水,终南、敦物二山,贡品是美玉。珠石。

九州治理完毕,四方土地都可居住了,舜帝奖给禹一块“玄圭”(黑玉),宣告治水成功。于是,舜帝召集**皋陶(高陶)、水利*禹、林业*伯益、教育*弃(商朝祖先)、农业*稷(周朝祖先),讨论治国大计。

皋陶说:“诚信是治国之本”

禹说:“请你谈得具体一点”

皋陶说:“要有远见卓识,知人善任,使具备九德的人都能任事,使有才干的人都有官职,用刑法处罚有罪之人”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禹说:“皋陶的谋略非常完备,我没什么补充,我只想孜孜以求,干点实事”

皋陶说:“什么叫做孜孜以求呢?“

禹说:“我治理洪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泞中乘泥橇,登山下山穿带齿的鞋。我辛日结婚,只呆了四天,甲日就出发治水去了 。一心治水,生了儿子,也没时间教育他”。

皋陶说:“你的确是人民的榜样”

于是,舜帝确定禹为*人。十七年后,舜帝去世,禹服丧三年,继位而成为天子,并把国号定为“夏后”,史称夏朝。

禹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滚),鲧(滚)的父亲是颛顼(专虚)帝高阳,高阳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表明:五帝与夏朝天子都姓“姬”,只是五帝没有国号,夏朝开始有了国号。

2、大禹禅让未酬

尧帝生前让舜代行天子之事,尧帝死,舜为了让尧帝的儿子丹朱继位,就主动离开首都,回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前来朝拜天子的诸侯、诉讼的诸侯,都不去见丹朱而去见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说“这是天意”,于是继位。

舜帝生前宣布禹为*人,舜帝死,禹也像舜让位给尧帝的儿子丹朱那样,让位给舜帝的儿子商均,但诸侯们不同意,于是禹继位为天子。

禹帝生前宣布皋陶(高陶)为*人,禹帝未死而皋陶先死,于是禹帝又宣布伯益为*人。禹帝死,伯益像舜让位给尧帝的儿子丹朱、禹让位给舜帝的儿子商均那样,让位给禹的儿子启,主动离开首都,回避到箕山之南。由于伯益辅政时间不长,恩泽未布,威信不高,所以四方诸侯都不去朝拜他,而去朝拜启,于是,启就继位,成为天子。

有扈氏认为启违反禹的遗愿,不该继位,启出兵讨伐,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并对将士宣读。终于灭掉了有扈氏,天下诸侯都来朝拜。

启帝死,子太康继位,从此以后,四千年间,都是子继父位(偶有弟继兄位者)。从此往前,黄帝——颛顼(专虚)帝——喾(枯)帝——挚帝,也是子继父位,尧帝是弟继兄位,仅有尧帝禅位于舜,舜帝禅位于禹。数千年间只有这两个特例,所以我们不同意部分史学家们的结论:“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禅让制度”,有过禅让是事实,但并未形成制度。

3、夏桀亡国

启死,子太康继位。太康死,弟中康继位。中康死,子相继位。相死,子少康继位。少康死,子予继位。予死,子槐继位。槐死,子芒继位。芒死,子泄继位。泄死,子不降继位。不降死,弟扃(窘)继位。扃(窘)死,不降子孔甲继位。

孔甲时候,天降二龙(蛇),一雄一雌,孔甲命刘累饲养。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做成龙羹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还想再吃,刘累*逃亡。

孔甲死,子皋(高)继位。皋(高)死,子发继位。发死,子履继位,他就是桀(洁)。

帝桀不修德政,“武伤”(*)百姓,百姓不堪。诸侯汤修德,桀召见汤,把他囚禁在夏台,很快又把他放了。天下的诸侯皆归汤,汤率诸侯伐桀。桀逃到鸣条,终遭流放而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8:35

龙去鼎湖 魑魅魍魉 怡然自得 龙胡之痛 精卫填海 龙去鼎湖 龙鸣九宵 龙地水池 黄帝蛟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0:27

精卫填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2:35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炎黄子孙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魑魅魍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怡然自得
成语发音:yí rán zì dé
成语释义: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成语示例:刘厚守听了,~,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成语故事·网开一面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殷本纪》。
夏朝从禹开始,经过十五代君王,传到了夏桀。夏桀荒淫无道,引起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商的首领汤看到这一切,就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并小声祷告:“鸟儿 “网开一面”或“网开三面”这个成语,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 炎黄子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0:59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炎黄子孙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魑魅魍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怡然自得
成语发音:yí rán zì dé
成语释义: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成语示例:刘厚守听了,~,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成语故事·网开一面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殷本纪》。
夏朝从禹开始,经过十五代君王,传到了夏桀。夏桀荒淫无道,引起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商的首领汤看到这一切,就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并小声祷告:“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网开一面”或“网开三面”这个成语,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大禹治水

炎黄子孙

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