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5
(1)减慢心室率
①洋地黄。作用:适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慢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应用目的为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力衰竭。此外,心房扑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 大多数先转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继续应用或停用洋地黄后,可能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后,也可能转变为窦性心律。
②维拉帕米。用洋地黄无效时可用维拉帕米。
③阿普洛尔。作用:似普萘洛尔,但对心肌及房室传导的抑制较普萘洛尔弱。用洋地黄无效时可以选用。
④联合用药。洋地黄加维拉帕米。洋地黄加阿普洛尔。洋地黄加普萘洛尔。
(2)转复心律
①奎尼丁。作用:奎尼丁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促使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适应证如下: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两周内不消失者;二尖瓣狭窄者经分离术后 4 周, 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房颤动继续存在;心房颤动在 1 年以内,心脏扩大不著,心脏无严重损害者;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房颤动经一次转复后症状改善并维 6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心房颤动诱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治疗无效者;心房颤动伴有顽固性心绞痛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心房颤动应用足量洋地黄后,心室率仍显著过速者;有动脉栓塞史者。
②胺碘酮。
③胺碘酮加奎尼丁。作用:胺碘酮属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延长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而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有利于折返性心律的消除。而奎尼丁则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减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且可使蒲金野氏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位相上升速度减慢, 从而减慢激动的传导,同时能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故可消除折返激动。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十分相似,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合用时既可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并能增加安全范围,提高复律效果及缩短复律时间,适应证亦可较单用奎尼丁放宽。
胺碘酮能与奎尼丁相互作用,可导致 Q-T 间期延长,促使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故两药合用需要小心。且奎尼丁用量应较常规用量为小,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3)心房颤动转复后,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应用阿托品。
②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处理。
③心率恢复后可联合维持用药,但转复药物应以最小剂量维持。
④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严重,且治疗无效,即使已经转复, 亦应放弃维持措施。
(4)预防复发
①奎尼丁。0.2g,每日 3 ~ 4 次。
②胺碘酮。一般为 0.1 ~ 0.2g,每日或隔日 1 次;或连服 5 天, 停服2 天。
③普鲁卡因胺。0.5g,每日 3 ~ 4 次。
④奎尼丁加普萘洛尔。奎尼丁0.2g,普萘洛尔 10 ~ 20mg,每日 3 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5
(1)减慢心室率
①洋地黄。作用:适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慢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应用目的为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力衰竭。此外,心房扑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 大多数先转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继续应用或停用洋地黄后,可能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后,也可能转变为窦性心律。
②维拉帕米。用洋地黄无效时可用维拉帕米。
③阿普洛尔。作用:似普萘洛尔,但对心肌及房室传导的抑制较普萘洛尔弱。用洋地黄无效时可以选用。
④联合用药。洋地黄加维拉帕米。洋地黄加阿普洛尔。洋地黄加普萘洛尔。
(2)转复心律
①奎尼丁。作用:奎尼丁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促使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适应证如下: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两周内不消失者;二尖瓣狭窄者经分离术后 4 周, 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房颤动继续存在;心房颤动在 1 年以内,心脏扩大不著,心脏无严重损害者;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房颤动经一次转复后症状改善并维 6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心房颤动诱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治疗无效者;心房颤动伴有顽固性心绞痛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心房颤动应用足量洋地黄后,心室率仍显著过速者;有动脉栓塞史者。
②胺碘酮。
③胺碘酮加奎尼丁。作用:胺碘酮属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延长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而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有利于折返性心律的消除。而奎尼丁则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减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且可使蒲金野氏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位相上升速度减慢, 从而减慢激动的传导,同时能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故可消除折返激动。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十分相似,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合用时既可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并能增加安全范围,提高复律效果及缩短复律时间,适应证亦可较单用奎尼丁放宽。
胺碘酮能与奎尼丁相互作用,可导致 Q-T 间期延长,促使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故两药合用需要小心。且奎尼丁用量应较常规用量为小,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3)心房颤动转复后,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应用阿托品。
②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处理。
③心率恢复后可联合维持用药,但转复药物应以最小剂量维持。
④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严重,且治疗无效,即使已经转复, 亦应放弃维持措施。
(4)预防复发
①奎尼丁。0.2g,每日 3 ~ 4 次。
②胺碘酮。一般为 0.1 ~ 0.2g,每日或隔日 1 次;或连服 5 天, 停服2 天。
③普鲁卡因胺。0.5g,每日 3 ~ 4 次。
④奎尼丁加普萘洛尔。奎尼丁0.2g,普萘洛尔 10 ~ 20mg,每日 3 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5
(1)减慢心室率
①洋地黄。作用:适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慢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应用目的为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力衰竭。此外,心房扑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 大多数先转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继续应用或停用洋地黄后,可能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后,也可能转变为窦性心律。
②维拉帕米。用洋地黄无效时可用维拉帕米。
③阿普洛尔。作用:似普萘洛尔,但对心肌及房室传导的抑制较普萘洛尔弱。用洋地黄无效时可以选用。
④联合用药。洋地黄加维拉帕米。洋地黄加阿普洛尔。洋地黄加普萘洛尔。
(2)转复心律
①奎尼丁。作用:奎尼丁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促使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适应证如下: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两周内不消失者;二尖瓣狭窄者经分离术后 4 周, 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房颤动继续存在;心房颤动在 1 年以内,心脏扩大不著,心脏无严重损害者;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房颤动经一次转复后症状改善并维 6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心房颤动诱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治疗无效者;心房颤动伴有顽固性心绞痛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心房颤动应用足量洋地黄后,心室率仍显著过速者;有动脉栓塞史者。
②胺碘酮。
③胺碘酮加奎尼丁。作用:胺碘酮属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延长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而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有利于折返性心律的消除。而奎尼丁则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减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且可使蒲金野氏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位相上升速度减慢, 从而减慢激动的传导,同时能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故可消除折返激动。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十分相似,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合用时既可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并能增加安全范围,提高复律效果及缩短复律时间,适应证亦可较单用奎尼丁放宽。
胺碘酮能与奎尼丁相互作用,可导致 Q-T 间期延长,促使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故两药合用需要小心。且奎尼丁用量应较常规用量为小,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3)心房颤动转复后,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应用阿托品。
②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处理。
③心率恢复后可联合维持用药,但转复药物应以最小剂量维持。
④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严重,且治疗无效,即使已经转复, 亦应放弃维持措施。
(4)预防复发
①奎尼丁。0.2g,每日 3 ~ 4 次。
②胺碘酮。一般为 0.1 ~ 0.2g,每日或隔日 1 次;或连服 5 天, 停服2 天。
③普鲁卡因胺。0.5g,每日 3 ~ 4 次。
④奎尼丁加普萘洛尔。奎尼丁0.2g,普萘洛尔 10 ~ 20mg,每日 3 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5
(1)减慢心室率
①洋地黄。作用:适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慢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应用目的为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力衰竭。此外,心房扑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 大多数先转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继续应用或停用洋地黄后,可能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后,也可能转变为窦性心律。
②维拉帕米。用洋地黄无效时可用维拉帕米。
③阿普洛尔。作用:似普萘洛尔,但对心肌及房室传导的抑制较普萘洛尔弱。用洋地黄无效时可以选用。
④联合用药。洋地黄加维拉帕米。洋地黄加阿普洛尔。洋地黄加普萘洛尔。
(2)转复心律
①奎尼丁。作用:奎尼丁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促使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适应证如下: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两周内不消失者;二尖瓣狭窄者经分离术后 4 周, 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房颤动继续存在;心房颤动在 1 年以内,心脏扩大不著,心脏无严重损害者;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房颤动经一次转复后症状改善并维 6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心房颤动诱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治疗无效者;心房颤动伴有顽固性心绞痛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心房颤动应用足量洋地黄后,心室率仍显著过速者;有动脉栓塞史者。
②胺碘酮。
③胺碘酮加奎尼丁。作用:胺碘酮属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延长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而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有利于折返性心律的消除。而奎尼丁则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减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且可使蒲金野氏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位相上升速度减慢, 从而减慢激动的传导,同时能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故可消除折返激动。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十分相似,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合用时既可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并能增加安全范围,提高复律效果及缩短复律时间,适应证亦可较单用奎尼丁放宽。
胺碘酮能与奎尼丁相互作用,可导致 Q-T 间期延长,促使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故两药合用需要小心。且奎尼丁用量应较常规用量为小,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3)心房颤动转复后,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应用阿托品。
②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处理。
③心率恢复后可联合维持用药,但转复药物应以最小剂量维持。
④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严重,且治疗无效,即使已经转复, 亦应放弃维持措施。
(4)预防复发
①奎尼丁。0.2g,每日 3 ~ 4 次。
②胺碘酮。一般为 0.1 ~ 0.2g,每日或隔日 1 次;或连服 5 天, 停服2 天。
③普鲁卡因胺。0.5g,每日 3 ~ 4 次。
④奎尼丁加普萘洛尔。奎尼丁0.2g,普萘洛尔 10 ~ 20mg,每日 3 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05
(1)减慢心室率
①洋地黄。作用:适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慢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应用目的为控制心室率及纠正心力衰竭。此外,心房扑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 大多数先转变为心房颤动,然后在继续应用或停用洋地黄后,可能恢复窦性心律。少数心房颤动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后,也可能转变为窦性心律。
②维拉帕米。用洋地黄无效时可用维拉帕米。
③阿普洛尔。作用:似普萘洛尔,但对心肌及房室传导的抑制较普萘洛尔弱。用洋地黄无效时可以选用。
④联合用药。洋地黄加维拉帕米。洋地黄加阿普洛尔。洋地黄加普萘洛尔。
(2)转复心律
①奎尼丁。作用:奎尼丁可延长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脏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促使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其适应证如下: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心房颤动,两周内不消失者;二尖瓣狭窄者经分离术后 4 周, 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房颤动继续存在;心房颤动在 1 年以内,心脏扩大不著,心脏无严重损害者;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房颤动经一次转复后症状改善并维 6 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心房颤动诱致心力衰竭加重而治疗无效者;心房颤动伴有顽固性心绞痛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心房颤动应用足量洋地黄后,心室率仍显著过速者;有动脉栓塞史者。
②胺碘酮。
③胺碘酮加奎尼丁。作用:胺碘酮属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延长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而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有利于折返性心律的消除。而奎尼丁则属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减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且可使蒲金野氏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0位相上升速度减慢, 从而减慢激动的传导,同时能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故可消除折返激动。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十分相似,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合用时既可减少奎尼丁的用量,并能增加安全范围,提高复律效果及缩短复律时间,适应证亦可较单用奎尼丁放宽。
胺碘酮能与奎尼丁相互作用,可导致 Q-T 间期延长,促使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故两药合用需要小心。且奎尼丁用量应较常规用量为小,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3)心房颤动转复后,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应用阿托品。
②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处理。
③心率恢复后可联合维持用药,但转复药物应以最小剂量维持。
④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严重,且治疗无效,即使已经转复, 亦应放弃维持措施。
(4)预防复发
①奎尼丁。0.2g,每日 3 ~ 4 次。
②胺碘酮。一般为 0.1 ~ 0.2g,每日或隔日 1 次;或连服 5 天, 停服2 天。
③普鲁卡因胺。0.5g,每日 3 ~ 4 次。
④奎尼丁加普萘洛尔。奎尼丁0.2g,普萘洛尔 10 ~ 20mg,每日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