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11
教学活动我以为是最难设计的,因为活动更多地涉及到人,而不是内容。内容好设计,人的活动最难设计。人不是机器,不会乖乖地听你安排,不会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来思考和行动。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难以照搬、难以复制。
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分类,如,按照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按照与网络的关系,可分为在线学习活动、面对面学习活动和混合式学习活动;按照活动时间长短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正式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活动等。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交叉的,中间重叠的部分可以很大。例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可能包含有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线学习活动也可能包括在线协作与在线探究活动。
国外有一种所谓“活动理论”,我以为帮助不大。这个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框架,并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策略,而且故作高深,一般人理解不了,不必理会。反正我是不以为然。
设计一项学习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活动的总体目标,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再接着是活动如何组织,以及活动如何评价。大多数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组策略。如何分组是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方法有很多种,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教师分组、学生自愿分组,随机分组等。理论上异质分组是最好的,但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于一般原则。分组是否成功要看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成员之间能否紧密合作,活动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分组不仅要考虑人员的组成,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则难免有人搭便车滥竽充数,或者没有足够机会表现个人才华;过少则难以集思广益、长短互补、或者完成任务。人数多少要根据活动性质、活动类型、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3到7人一组为宜。人员确定后,选好组长也是关键。组长可由成员推选、老师指定、轮流担任、毛遂自荐等形式决定。也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短期活动,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长期活动小组往往需要有更周到的安排,中间是否需要重新分组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二、组织策略。活动要能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小组成立初期,可以让成员为小组取一个有创意和个性的名字,以增加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建立友谊;进行简短培训,让大家熟悉活动规则,提高协作意识和能力。活动进行过程中,可根据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原则制定措施,以调动各组活动的积极性。但措施一定要得当,应以共同合作为基本原则,避免恶性竞争。如在线学习活动,可采用给各个小组授予不同“头衔”或晋级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如果出现有些小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另一些小组则每况愈下、丧失斗志、自暴自弃,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活动末期或活动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和鼓励,以让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三、评价策略。活动的评价指标会如同指挥棒一样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必须事前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形成性的,既应该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必须有对成员的个人评价。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但以我多年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往往效果不好,学生会给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组打高分,或者互相之间串通起来相互给高分,这种情况有时很难避免。我的建议是学生自评或互评最好不要采取打分的形式,而应该采取写评语的形式,要求学生给出评价的具体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避免自评和互评走样,失去原来的意义。最后的分数应该由教师根据多方面的意见综合给出。活动结束时应该发放调查问卷、展开深度访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各种数据和资料,对活动成效进行分析,以积累经验和教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11
教学活动我以为是最难设计的,因为活动更多地涉及到人,而不是内容。内容好设计,人的活动最难设计。人不是机器,不会乖乖地听你安排,不会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来思考和行动。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难以照搬、难以复制。
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分类,如,按照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按照与网络的关系,可分为在线学习活动、面对面学习活动和混合式学习活动;按照活动时间长短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正式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活动等。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交叉的,中间重叠的部分可以很大。例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可能包含有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线学习活动也可能包括在线协作与在线探究活动。
国外有一种所谓“活动理论”,我以为帮助不大。这个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框架,并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策略,而且故作高深,一般人理解不了,不必理会。反正我是不以为然。
设计一项学习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活动的总体目标,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再接着是活动如何组织,以及活动如何评价。大多数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组策略。如何分组是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方法有很多种,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教师分组、学生自愿分组,随机分组等。理论上异质分组是最好的,但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于一般原则。分组是否成功要看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成员之间能否紧密合作,活动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分组不仅要考虑人员的组成,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则难免有人搭便车滥竽充数,或者没有足够机会表现个人才华;过少则难以集思广益、长短互补、或者完成任务。人数多少要根据活动性质、活动类型、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3到7人一组为宜。人员确定后,选好组长也是关键。组长可由成员推选、老师指定、轮流担任、毛遂自荐等形式决定。也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短期活动,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长期活动小组往往需要有更周到的安排,中间是否需要重新分组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二、组织策略。活动要能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小组成立初期,可以让成员为小组取一个有创意和个性的名字,以增加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建立友谊;进行简短培训,让大家熟悉活动规则,提高协作意识和能力。活动进行过程中,可根据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原则制定措施,以调动各组活动的积极性。但措施一定要得当,应以共同合作为基本原则,避免恶性竞争。如在线学习活动,可采用给各个小组授予不同“头衔”或晋级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如果出现有些小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另一些小组则每况愈下、丧失斗志、自暴自弃,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活动末期或活动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和鼓励,以让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三、评价策略。活动的评价指标会如同指挥棒一样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必须事前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形成性的,既应该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必须有对成员的个人评价。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但以我多年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往往效果不好,学生会给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组打高分,或者互相之间串通起来相互给高分,这种情况有时很难避免。我的建议是学生自评或互评最好不要采取打分的形式,而应该采取写评语的形式,要求学生给出评价的具体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避免自评和互评走样,失去原来的意义。最后的分数应该由教师根据多方面的意见综合给出。活动结束时应该发放调查问卷、展开深度访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各种数据和资料,对活动成效进行分析,以积累经验和教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11
教学活动我以为是最难设计的,因为活动更多地涉及到人,而不是内容。内容好设计,人的活动最难设计。人不是机器,不会乖乖地听你安排,不会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来思考和行动。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难以照搬、难以复制。
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分类,如,按照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按照与网络的关系,可分为在线学习活动、面对面学习活动和混合式学习活动;按照活动时间长短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正式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活动等。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交叉的,中间重叠的部分可以很大。例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可能包含有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线学习活动也可能包括在线协作与在线探究活动。
国外有一种所谓“活动理论”,我以为帮助不大。这个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框架,并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策略,而且故作高深,一般人理解不了,不必理会。反正我是不以为然。
设计一项学习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活动的总体目标,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再接着是活动如何组织,以及活动如何评价。大多数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组策略。如何分组是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方法有很多种,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教师分组、学生自愿分组,随机分组等。理论上异质分组是最好的,但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于一般原则。分组是否成功要看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成员之间能否紧密合作,活动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分组不仅要考虑人员的组成,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则难免有人搭便车滥竽充数,或者没有足够机会表现个人才华;过少则难以集思广益、长短互补、或者完成任务。人数多少要根据活动性质、活动类型、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3到7人一组为宜。人员确定后,选好组长也是关键。组长可由成员推选、老师指定、轮流担任、毛遂自荐等形式决定。也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短期活动,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长期活动小组往往需要有更周到的安排,中间是否需要重新分组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二、组织策略。活动要能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小组成立初期,可以让成员为小组取一个有创意和个性的名字,以增加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建立友谊;进行简短培训,让大家熟悉活动规则,提高协作意识和能力。活动进行过程中,可根据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原则制定措施,以调动各组活动的积极性。但措施一定要得当,应以共同合作为基本原则,避免恶性竞争。如在线学习活动,可采用给各个小组授予不同“头衔”或晋级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如果出现有些小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另一些小组则每况愈下、丧失斗志、自暴自弃,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活动末期或活动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和鼓励,以让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三、评价策略。活动的评价指标会如同指挥棒一样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必须事前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形成性的,既应该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必须有对成员的个人评价。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但以我多年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往往效果不好,学生会给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组打高分,或者互相之间串通起来相互给高分,这种情况有时很难避免。我的建议是学生自评或互评最好不要采取打分的形式,而应该采取写评语的形式,要求学生给出评价的具体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避免自评和互评走样,失去原来的意义。最后的分数应该由教师根据多方面的意见综合给出。活动结束时应该发放调查问卷、展开深度访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各种数据和资料,对活动成效进行分析,以积累经验和教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11
教学活动我以为是最难设计的,因为活动更多地涉及到人,而不是内容。内容好设计,人的活动最难设计。人不是机器,不会乖乖地听你安排,不会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来思考和行动。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难以照搬、难以复制。
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分类,如,按照活动的性质,可分为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按照与网络的关系,可分为在线学习活动、面对面学习活动和混合式学习活动;按照活动时间长短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正式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活动等。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交叉的,中间重叠的部分可以很大。例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可能包含有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线学习活动也可能包括在线协作与在线探究活动。
国外有一种所谓“活动理论”,我以为帮助不大。这个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框架,并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策略,而且故作高深,一般人理解不了,不必理会。反正我是不以为然。
设计一项学习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活动的总体目标,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再接着是活动如何组织,以及活动如何评价。大多数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组策略。如何分组是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分组方法有很多种,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教师分组、学生自愿分组,随机分组等。理论上异质分组是最好的,但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拘泥于一般原则。分组是否成功要看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成员之间能否紧密合作,活动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分组不仅要考虑人员的组成,还要考虑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则难免有人搭便车滥竽充数,或者没有足够机会表现个人才华;过少则难以集思广益、长短互补、或者完成任务。人数多少要根据活动性质、活动类型、活动目标、活动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3到7人一组为宜。人员确定后,选好组长也是关键。组长可由成员推选、老师指定、轮流担任、毛遂自荐等形式决定。也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短期活动,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长期活动小组往往需要有更周到的安排,中间是否需要重新分组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二、组织策略。活动要能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小组成立初期,可以让成员为小组取一个有创意和个性的名字,以增加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热身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建立友谊;进行简短培训,让大家熟悉活动规则,提高协作意识和能力。活动进行过程中,可根据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原则制定措施,以调动各组活动的积极性。但措施一定要得当,应以共同合作为基本原则,避免恶性竞争。如在线学习活动,可采用给各个小组授予不同“头衔”或晋级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如果出现有些小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另一些小组则每况愈下、丧失斗志、自暴自弃,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活动末期或活动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和鼓励,以让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三、评价策略。活动的评价指标会如同指挥棒一样对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必须事前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形成性的,既应该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必须有对成员的个人评价。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但以我多年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往往效果不好,学生会给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组打高分,或者互相之间串通起来相互给高分,这种情况有时很难避免。我的建议是学生自评或互评最好不要采取打分的形式,而应该采取写评语的形式,要求学生给出评价的具体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避免自评和互评走样,失去原来的意义。最后的分数应该由教师根据多方面的意见综合给出。活动结束时应该发放调查问卷、展开深度访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各种数据和资料,对活动成效进行分析,以积累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