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4:04
明清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众多的鄂籍文学才子脱颖而出。其中,“*派”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皆为万历朝进士,因三人是湖北*人而得名。
*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袁宏道在《瓶史引》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他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
*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明代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派的先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
竟陵派是与“*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
该派的文学见解与“*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不过竟陵派认为“*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
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竟陵派与*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4:04
明清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众多的鄂籍文学才子脱颖而出。其中,“*派”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皆为万历朝进士,因三人是湖北*人而得名。
*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袁宏道在《瓶史引》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他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
*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明代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派的先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
竟陵派是与“*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
该派的文学见解与“*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不过竟陵派认为“*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
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竟陵派与*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4:04
明清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众多的鄂籍文学才子脱颖而出。其中,“*派”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皆为万历朝进士,因三人是湖北*人而得名。
*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袁宏道在《瓶史引》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他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
*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明代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派的先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
竟陵派是与“*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
该派的文学见解与“*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不过竟陵派认为“*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
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竟陵派与*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4:04
明清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众多的鄂籍文学才子脱颖而出。其中,“*派”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皆为万历朝进士,因三人是湖北*人而得名。
*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袁宏道在《瓶史引》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他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
*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明代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派的先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
竟陵派是与“*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
该派的文学见解与“*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不过竟陵派认为“*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
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竟陵派与*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5:01
明清时期是湖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众多的鄂籍文学才子脱颖而出。其中,“*派”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皆为万历朝进士,因三人是湖北*人而得名。
*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袁宏道在《瓶史引》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
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他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
*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
明代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派的先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
竟陵派是与“*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
该派的文学见解与“*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不过竟陵派认为“*派”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
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竟陵派与*派一样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对晚明及以后小品文大量产生有一定促进之功。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