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的寓意?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那为什么要登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重阳节登高的意义_重阳节登高有什么来历,希望你喜欢。

2020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登高山祈福

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辞青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春季的踏青一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登高有什么来历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据说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可以免灾避祸,所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重阳节登高还有辟邪气、祈福、感恩、采集、辞青等意。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有去登高望远的习俗。这个习俗主要来源于一个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此就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躲避灾祸的风俗。

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登高辞青

重阳节还是大自然中的节气之一,所以登高还有辞青的说法。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敬畏之心

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生活困难,大自然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许多人都对大自然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热心网友

古人重阳节都要登高望远,这样做的寓意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祈福,二是游玩。

唐代王维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说的就是重阳节这天当时人的活动,要到高处去插茱萸。

一、祈福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份,古代人在这个时令应该是秋收季节。这个时候的人们看到收获的粮食等,总要感谢一下上天的恩赐。所以,人们就会去登高祈福,祈求老天爷保佑第二年风调雨顺,另外也又感谢老天爷这一年对自己的照顾,让自己可以有收获,安然度过这一年。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登高祈福,这个其实和当时人们的思维有关。古代人普遍认为越高越空旷的地方越接近天空中神明居住的地方,能够把自己的心愿更好地传达于各路神仙。古代皇帝很多都会在泰山举行一些重要的祭天仪式,甚至是泰山封禅等,就是他们觉得泰山是五岳之尊,是能够上达天听的地方。普通人自然无法像皇帝那样大张旗鼓去泰山,所以他们就选择在一些比较高的地方来祈福。

二、游玩

古时候的农时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但是要比现在短一些。农历九月份基本就已经秋收完成,然后人们就比较闲了。忙碌了半年的人们闲下来约着一起去游玩一下,而且秋天收获之后难免还会有一些漏下的果实,大家可以一起去捡漏。

另外,登高可以遇到山上不少的野果之类,这也是可以作为冬季储备粮食的,大家相约一起去采摘野果野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趁着秋高气爽还适合出门的季节,多储备一些过冬的粮食,那么整个冬天会过得更加舒服安宁一些。

北方秋高气爽的时节恰好也是农闲的时节,这个时候不出去游玩,等到再过几天就出不了门了,因为冬天很快就会到来,人们只能窝在家里围着炉火过冬了。

重阳节这个节日的起源如果真正追溯起来,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原始社会。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有在这个季节祭天的习俗。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很多时候人们忙碌一年未必能够有足够的食物过冬,所以会祭祀天地感谢赐予粮食,并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个习俗经过几千年的蜕变,慢慢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重阳节。

热心网友

重阳节习俗之一就是登高望远,其实,重阳节的登高寓意很是简单,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节日登高是为了怀念远方的亲人,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另有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热心网友

重阳节寓意步步高升

热心网友

。。。。。不知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