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3:28
语出杨雄《法言》修身卷
【解答】
所谓混也。 意为:这就是(杨子)所说的人性混杂。[这是“注”里的话。是对上一句的注释。]
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意为:“气(人的主观精神)”,就是用来达到善或恶的一匹马吧?[此句是杨雄《法言 修身》的原文。]
如欲详细了解,请看说明。
【说明】
在《法言义疏》书中,杨雄原文用大字排,李轨的注文用小字排,因容易区分,故也不加“注”字(汪荣宝的“疏”因与“注”文字体大小一样,为便于区别,前加“疏”字)。但是变成TXT电子文本后,字体大小不分,注文和原文就混淆了。现在据扫描本电子书,连同上下文先整理一下,再释其大意(与提问直接相关的内容加*号表示),并附相关书页图片供参考(可点击放大)。
[杨雄原文]人之性也,善恶混。
〔李轨注〕混,杂也。荀子以为人性恶,孟子以为人性善,而杨子以为人性杂。三子取譬虽异,然大同儒教,立言寻统,厥义兼通耳。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杨子之言,备极两家,反复之喻,于是俱畅。
[原文]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注〕所谓混也。
*[原文]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注〕御气为人,若御马涉道,由通衢则迅利,适恶路则驽蹇。
[原文译]人的本性,是善恶相混杂的。
〔注文译〕混是杂的意思。荀子认为人性恶,孟子认为人性善,而杨子以为人性是混杂的。三位夫子采取的譬喻虽不同,然而根本上与儒家学说是一致的,著书立说寻绎儒家道统,其主旨是互相兼通的。只是圣人无狂悖的恶念,狂悖的人克制恶念就能成为圣人。杨子的话,很周到地融合了孟子、荀子两家思想,他反复说明,于是意思都能通畅。
[原文译]修养其本性中善的一面,就成为善人;培植其本性中恶的一面,就成为恶人。
*〔注文译〕这就是杨子所说的人性混杂。
*[原文译]“气(人的主观精神)”,就是用来达到善或恶的一匹马吧?
〔注文译〕驾驭“气”而做人,好像驾驭马跑在道路上,从平坦大道上走就十分迅捷,走上了恶劣的道路就变得庸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