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23:49
(一)饮食因素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但是若饮食失宜,或饮食不洁,或饮食偏嗜,都可引起疾病的发生。饮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因素为病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异常,并且,脾失健运又可聚湿、生痰,从而引起其他疾病发生。
1.饥饱失常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都可成为致病因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人体摄食量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人体得不到足够的气血补充,日久则气血衰少,导致疾病的发生。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人体抗病能力降低,也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相反,饮食过量的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可导致饮食停滞,脾胃损伤。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食滞日久,可形成郁而化热之证;过食生冷寒凉,可导致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可以酿成疳积;过食肥甘厚味,易于化生内热。
2.饮食不洁
食物不洁净,可引起多种肠胃疾病,如腹痛、吐泻、痢疾等,也可引起各种虫证,如蛔虫证、蛲虫证、绦虫证等。所进食物*变质,常可出现剧烈腹痛、呕吐、下泻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3.饮食偏嗜
正常情况下,人所摄取的食物应是种类全面、寒凉适中,不应有偏嗜现象,以此保证人体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并且无寒凉伤害。如若饮食有五味偏嗜,或有过寒过热,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
(1)饮食的寒热偏嗜:过于摄入生冷寒凉的食品,可使人脾胃阳气受损,形成寒湿内生,出现腹痛泄泻等证;若偏食辛温燥热食品,可致人体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痔疮等。
(2)饮食的五味偏嗜:人体的精、神、气、血都是由饮食五味所资生,五味与五脏有着各自相应的亲和性,正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因此,如若长期偏嗜于某味食物,则易使相应的脏腑功能出现偏盛或偏衰,久之则损伤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五脏生成篇》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所以,人体不论是在健康时,还是处于不适的疾病状态,饮食五味的摄入都应适宜,不要有偏嗜。当然,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还应根据疾病的情况注意饮食宜忌,利用饮食进行辅助治疗,促进疾病的好转。
(二)劳逸起居因素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正常的劳动有助于气血的流通,可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有利健康,不会使人形成疾病。但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的过度,超过人体所承受的限度,则常由劳而倦,由倦而耗伤气血,影响脏腑功能;而过度的安逸,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的“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1.过劳
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1)劳力过度:是指较长时间的过度用力劳作,导致疾病发生。《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可见过度劳累容易伤及人体之气,久而久之使人气少力衰,神疲消瘦为病。
(2)劳神过度:是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在志为思”,《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所以,思虑过度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都可成为耗伤心血,损伤脾气的直接因素。心神失养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气不运则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等。
(3)房劳过度:是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藏精,精为身之本,不宜过度耗泄。若房事过频,则肾所藏之精必然被损伤,导致肾精亏损,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或遗精、早泄,甚或阳痿等。
2.过逸
是指过度安逸,体力、脑力的活动过少。人体每天都需要适量的活动,如此气血运行才能正常、有力。若长期体力、脑力活动过少,易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气机升降减弱,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喘及汗出等,或正气不足,易患多种疾病。
3.其他因素
中医还把外伤包括*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等列在不内外因的范畴。外伤导致的疾病一般具有创伤明显、疼痛剧烈的特点。虽然外伤的病因比较清楚,但是严重的外伤会损害脏腑的功能,更加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对于外伤的治疗强调及时、对证、防止并发症和损害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