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我国冬季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入冬以来(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14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偏低0.3℃,为1986/198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前冬异常偏暖,降水明显偏少,后冬持续异常偏冷,降水显著偏多。
1月中旬至2月上旬初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冰冻灾害为百年一遇;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冬连旱,云南、海南等地出现严重冬旱;东北、华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旱情发展。
造成以上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背景、拉尼娜现象、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所致
1、气候背景:
199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且该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从空间分布上看(见图13左图),春季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东部、北部、华北和黄河下游的部分地区、西南大部等地,主要少雨区位于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
1997年以来,我国春季温度持续偏高,其中西北大部、内蒙古、华北和黄淮大部、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春季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1997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也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而且降水大范围偏少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东北降水偏少明显,主要多雨区位于淮河流域、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以及东北部、*大部等地。
1997年以来,我国夏季温度也持续偏高,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大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夏季降水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2、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2007年8月,一次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这次拉尼娜事件与2007年秋冬季节以来多个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密切联系。
本次拉尼娜事件与1951年来的历次事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同时也是历次拉尼娜事件中前6个月平均强度最强的一次(见图);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前期(2007年12月之前),赤道印度洋海温为西暖东冷的偶极子态,这也与历史上多数拉尼娜发生时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分布情况不同。
从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2008年1月至2月上旬,赤道中东太平洋仍维持拉尼娜状态,其强度与2007年12月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异常冷水中心有明显东移,西太平洋暖池边界西缩北抬,未来西北太平洋对流活动中心位置可能会偏北,需要密切重视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国家气候中心模式预测结果来看,2008年春季,拉尼娜事件仍将持续,但强度较冬季会有减弱。由于春季的季风系统与热带海气耦合系统的关系较为复杂,使得对春季后ENSO本身发展的预测及其气候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国际气象界所提的“春季障碍”问题。
前期中等-强拉尼娜事件对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在气温上主要表现为北方大范围偏冷,南方接近正常。北方偏冷的区域主要为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偏低1摄氏度左右。
在降水方面,全国大部主要以降水偏少为主,即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偏少容易发生的地区包括华南、黄河流域和东北中部。夏季,对降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北多南少,气温偏高。
3、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2007-08年冬季,我国出现了异常低温雨雪天气,历史上1954-55,1956-57,1963-,1966-67,1968-69年的冬季,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受此类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西北、河套、黄淮、江淮、江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这些地区地面积雪深厚,土壤热力状况异常。
对这些年的分析显示,受此热力异常影响,在隆冬低温和异常多雨雪的地区,春季降水易于持续偏多;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并重;各地雨季易于推迟。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因子,2008年1月中旬之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之后开始转弱,预计后期的春夏季期间,副高维持偏弱的可能性很大,受副高偏弱的影响,我国春夏季的少雨范围较大,旱重于涝。
天气特别寒冷的有哈尔滨 长春
风沙大的有包头,呼和浩特,北京这些年好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东部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西部东北季风.特点亦是寒冷干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我国冬季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入冬以来(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14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偏低0.3℃,为1986/198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前冬异常偏暖,降水明显偏少,后冬持续异常偏冷,降水显著偏多。
1月中旬至2月上旬初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冰冻灾害为百年一遇;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冬连旱,云南、海南等地出现严重冬旱;东北、华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旱情发展。
造成以上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背景、拉尼娜现象、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所致
1、气候背景:
199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且该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从空间分布上看(见图13左图),春季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东部、北部、华北和黄河下游的部分地区、西南大部等地,主要少雨区位于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
1997年以来,我国春季温度持续偏高,其中西北大部、内蒙古、华北和黄淮大部、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春季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1997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也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而且降水大范围偏少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东北降水偏少明显,主要多雨区位于淮河流域、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以及东北部、*大部等地。
1997年以来,我国夏季温度也持续偏高,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大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夏季降水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2、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2007年8月,一次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这次拉尼娜事件与2007年秋冬季节以来多个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密切联系。
本次拉尼娜事件与1951年来的历次事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同时也是历次拉尼娜事件中前6个月平均强度最强的一次(见图);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前期(2007年12月之前),赤道印度洋海温为西暖东冷的偶极子态,这也与历史上多数拉尼娜发生时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分布情况不同。
从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2008年1月至2月上旬,赤道中东太平洋仍维持拉尼娜状态,其强度与2007年12月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异常冷水中心有明显东移,西太平洋暖池边界西缩北抬,未来西北太平洋对流活动中心位置可能会偏北,需要密切重视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国家气候中心模式预测结果来看,2008年春季,拉尼娜事件仍将持续,但强度较冬季会有减弱。由于春季的季风系统与热带海气耦合系统的关系较为复杂,使得对春季后ENSO本身发展的预测及其气候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国际气象界所提的“春季障碍”问题。
前期中等-强拉尼娜事件对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在气温上主要表现为北方大范围偏冷,南方接近正常。北方偏冷的区域主要为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偏低1摄氏度左右。
在降水方面,全国大部主要以降水偏少为主,即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偏少容易发生的地区包括华南、黄河流域和东北中部。夏季,对降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北多南少,气温偏高。
3、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2007-08年冬季,我国出现了异常低温雨雪天气,历史上1954-55,1956-57,1963-,1966-67,1968-69年的冬季,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受此类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西北、河套、黄淮、江淮、江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这些地区地面积雪深厚,土壤热力状况异常。
对这些年的分析显示,受此热力异常影响,在隆冬低温和异常多雨雪的地区,春季降水易于持续偏多;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并重;各地雨季易于推迟。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因子,2008年1月中旬之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之后开始转弱,预计后期的春夏季期间,副高维持偏弱的可能性很大,受副高偏弱的影响,我国春夏季的少雨范围较大,旱重于涝。
天气特别寒冷的有哈尔滨 长春
风沙大的有包头,呼和浩特,北京这些年好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我国冬季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入冬以来(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14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偏低0.3℃,为1986/198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前冬异常偏暖,降水明显偏少,后冬持续异常偏冷,降水显著偏多。
1月中旬至2月上旬初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冰冻灾害为百年一遇;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冬连旱,云南、海南等地出现严重冬旱;东北、华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旱情发展。
造成以上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背景、拉尼娜现象、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所致
1、气候背景:
199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且该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从空间分布上看(见图13左图),春季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东部、北部、华北和黄河下游的部分地区、西南大部等地,主要少雨区位于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
1997年以来,我国春季温度持续偏高,其中西北大部、内蒙古、华北和黄淮大部、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春季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1997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也进入一个少雨范围较大的气候背景之中,而且降水大范围偏少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东北降水偏少明显,主要多雨区位于淮河流域、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以及东北部、*大部等地。
1997年以来,我国夏季温度也持续偏高,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大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高明显。
因此,从气候背景和年代际变化的角度来看,2008年夏季降水仍然处在少雨范围偏大、全国大范围偏暖的气候背景下。
2、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2007年8月,一次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这次拉尼娜事件与2007年秋冬季节以来多个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密切联系。
本次拉尼娜事件与1951年来的历次事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同时也是历次拉尼娜事件中前6个月平均强度最强的一次(见图);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前期(2007年12月之前),赤道印度洋海温为西暖东冷的偶极子态,这也与历史上多数拉尼娜发生时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分布情况不同。
从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2008年1月至2月上旬,赤道中东太平洋仍维持拉尼娜状态,其强度与2007年12月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异常冷水中心有明显东移,西太平洋暖池边界西缩北抬,未来西北太平洋对流活动中心位置可能会偏北,需要密切重视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国家气候中心模式预测结果来看,2008年春季,拉尼娜事件仍将持续,但强度较冬季会有减弱。由于春季的季风系统与热带海气耦合系统的关系较为复杂,使得对春季后ENSO本身发展的预测及其气候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国际气象界所提的“春季障碍”问题。
前期中等-强拉尼娜事件对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在气温上主要表现为北方大范围偏冷,南方接近正常。北方偏冷的区域主要为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偏低1摄氏度左右。
在降水方面,全国大部主要以降水偏少为主,即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偏少容易发生的地区包括华南、黄河流域和东北中部。夏季,对降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北多南少,气温偏高。
3、冬季异常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2007-08年冬季,我国出现了异常低温雨雪天气,历史上1954-55,1956-57,1963-,1966-67,1968-69年的冬季,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受此类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西北、河套、黄淮、江淮、江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这些地区地面积雪深厚,土壤热力状况异常。
对这些年的分析显示,受此热力异常影响,在隆冬低温和异常多雨雪的地区,春季降水易于持续偏多;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并重;各地雨季易于推迟。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因子,2008年1月中旬之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之后开始转弱,预计后期的春夏季期间,副高维持偏弱的可能性很大,受副高偏弱的影响,我国春夏季的少雨范围较大,旱重于涝。
天气特别寒冷的有哈尔滨 长春
风沙大的有包头,呼和浩特,北京这些年好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东部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西部东北季风.特点亦是寒冷干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33
东部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西部东北季风.特点亦是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