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第二南开中学一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合并、搬迁、争创示范校这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在全面总结回顾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现代化的新标准以及对人才基本素质的新要求,为学校拟定了以“管理有策略、目标有创新、办学有特色”为主旋律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把第二南开中学办成“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有特色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养、高规格的人才。学校与之相应的办学行为,应该是:通过规划与实施,努力使教育管理、教学手段、校园生活等方面实现信息化,以此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切实进行课程改革的各种试验,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多层次、多元化、有特色的教育创新实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学生双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化;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上有特色、有创新,最终使学校发展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优质资源和优质教育、办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校。 我们在学校的育人目标上,一直有着独到的思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强调了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统一”:
1、重视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均衡发展的统一;2、重视各项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
3、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得到精心的培养教育、科学的引导,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有完善的知能体系,有较强的信息素养,有健康积极的身体和心理,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求知精神,受到高等院校欢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 学校以争创示范校为契机,在深层次、高水平地确立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的同时,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力求思维的先进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大胆借鉴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密切注意与时代接轨,在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勇于探索实践,勇于规划创新,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规划的各个方面:
硬件建设方面:
精心设计、个性鲜明的科普馆:
2楼知识探秘、3楼是信息技术、4楼是人与自然、5楼是未来探索、6楼是天文知识,7楼是计算机控制的天文观测装置。
现代化的图书馆:有88台计算机的学生电子阅览室、50台计算机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图书借阅将由计算机管理、阅览室和备课室将使用专门的软件管理,图书馆管理将是校园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前设计的“理、化、生“开放型研究性学习实验室和信息技术软硬件实验室
规模巨大的校园网络,交换机等硬件配置较高,现有计算机终端近700个。
软件建设方面:
由三个不同侧重的子工程组成的“第二南开中学名师系列工程”
学生人手一机,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信息技术实验班
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开展的特色学科建设
带有二南开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内网络办公平台(动态信息平台、网上调查、网上登记等)
校园网资源建设 一、质量效益:
第二南开中学作为一所市重点中学,在办校治学方面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学识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受到高等院校的好评。学校一直活跃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教育教学质量也处于市区的领先位置。高考一次上线率100%,本科率稳定在95%。
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素质教育先进校”
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3A”学校。
2000年市级“九五”课题“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的探讨,该课题获天津市教科研领导小组高度评价,获天津市双成果奖。
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
2001年通过了市教委“天津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的验收。
“天津市绿色学校”。
第二南开中学是市级足球传统运动项目学校,曾被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选 为“全国足球先进校”。
2001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正式命名为“天津市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
2001年5月和平区田径运动会冠军
2002年天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市团体总分第三名
二、辐射作用:
跨世纪的示范校建设,给了“岁老根弥壮”的第二南开中学以全新的面貌。它兼具了建筑群落的紧凑合理和人文环境布置的典雅别致,阳光下的绚丽多彩与夜景中的熠熠夺目交相辉映,散发出现代化学校的文化气息和熏陶示范作用。
学校在新校区的第一个学年里,接待了国际、国内、本市的参观指导以及交流访问的团体逾160个,近5000人次。既示范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赞许,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友谊和经验。做为天津市的一个重点工程,学校优异的办学条件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学校现已招收外省市学生70多名,*学生5名。学校还在筹建国际部、培训部,准备以其更广泛的示范效应,体现出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经济文化中心的整体实力,体现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热心网友
第二南开中学一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合并、搬迁、争创示范校这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在全面总结回顾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现代化的新标准以及对人才基本素质的新要求,为学校拟定了以“管理有策略、目标有创新、办学有特色”为主旋律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把第二南开中学办成“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有特色的示范性高级中学”。
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养、高规格的人才。学校与之相应的办学行为,应该是:通过规划与实施,努力使教育管理、教学手段、校园生活等方面实现信息化,以此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切实进行课程改革的各种试验,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多层次、多元化、有特色的教育创新实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学生双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化;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上有特色、有创新,最终使学校发展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优质资源和优质教育、办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校。 我们在学校的育人目标上,一直有着独到的思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强调了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统一”:
1、重视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均衡发展的统一;2、重视各项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
3、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得到精心的培养教育、科学的引导,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有完善的知能体系,有较强的信息素养,有健康积极的身体和心理,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求知精神,受到高等院校欢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 学校以争创示范校为契机,在深层次、高水平地确立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的同时,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力求思维的先进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大胆借鉴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密切注意与时代接轨,在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勇于探索实践,勇于规划创新,体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规划的各个方面:
硬件建设方面:
精心设计、个性鲜明的科普馆:
2楼知识探秘、3楼是信息技术、4楼是人与自然、5楼是未来探索、6楼是天文知识,7楼是计算机控制的天文观测装置。
现代化的图书馆:有88台计算机的学生电子阅览室、50台计算机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图书借阅将由计算机管理、阅览室和备课室将使用专门的软件管理,图书馆管理将是校园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前设计的“理、化、生“开放型研究性学习实验室和信息技术软硬件实验室
规模巨大的校园网络,交换机等硬件配置较高,现有计算机终端近700个。
软件建设方面:
由三个不同侧重的子工程组成的“第二南开中学名师系列工程”
学生人手一机,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信息技术实验班
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开展的特色学科建设
带有二南开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内网络办公平台(动态信息平台、网上调查、网上登记等)
校园网资源建设 一、质量效益:
第二南开中学作为一所市重点中学,在办校治学方面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学识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受到高等院校的好评。学校一直活跃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教育教学质量也处于市区的领先位置。高考一次上线率100%,本科率稳定在95%。
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素质教育先进校”
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3A”学校。
2000年市级“九五”课题“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的探讨,该课题获天津市教科研领导小组高度评价,获天津市双成果奖。
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
2001年通过了市教委“天津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的验收。
“天津市绿色学校”。
第二南开中学是市级足球传统运动项目学校,曾被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选 为“全国足球先进校”。
2001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正式命名为“天津市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
2001年5月和平区田径运动会冠军
2002年天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市团体总分第三名
二、辐射作用:
跨世纪的示范校建设,给了“岁老根弥壮”的第二南开中学以全新的面貌。它兼具了建筑群落的紧凑合理和人文环境布置的典雅别致,阳光下的绚丽多彩与夜景中的熠熠夺目交相辉映,散发出现代化学校的文化气息和熏陶示范作用。
学校在新校区的第一个学年里,接待了国际、国内、本市的参观指导以及交流访问的团体逾160个,近5000人次。既示范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赞许,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友谊和经验。做为天津市的一个重点工程,学校优异的办学条件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学校现已招收外省市学生70多名,*学生5名。学校还在筹建国际部、培训部,准备以其更广泛的示范效应,体现出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经济文化中心的整体实力,体现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