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5:24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摄微距照片,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会失去清晰焦点。因此,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聚焦是极折磨人的。
一般自动对焦在微距的用途相当有限。因为当你用自动对焦对好以后,再构图时你已经移动了相机,而对焦亦已经不同。当然最先进的多点对焦相机闪可以解决此问题。
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在镜头上设定大约的放大率,接近主题,构图,再对焦。
紧记的是: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因为若你用自动对焦或对焦指示或裂像对焦而将主题放在画面*先对焦,当你移动相机时,对焦位已经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机/镜头与主题的距离(极难做到),由于三角关系,在非*的主题的在*的主题对焦点仍是不同的! 由于拍摄微距景物手震的影响比一般情况明显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动被"放大"了外,亦会影响前后对焦;但另一方面由于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细光圈;所以如是拍摄静物,脚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机方式。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其难度相应较高。小心使用的话,脚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当然,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
在户外拍摄,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雨伞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3、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也就是说∶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细的腿节,并且一定要确认所有的可活动部位都已完全锁死,任何松动的部位都会把振动放大。选择放置三脚架的位置时也应尽量选择坚固并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家里光滑的瓷砖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压三脚架的云台,几乎所有三脚架都会有一定的滑动。如果在野外必须架在松软的土地上时,应该事先把各条腿都压实,尽量戳到底,有脚钉的最好使用脚钉。使用各种云台或者球头时,应该尽量保证相机、镜头的重心在三脚架的中心线上,这样机身上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脚架吸收掉。
4、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部分机身在*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时不要把*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5、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透过正在对近摄物体进行聚伙的镜头,你会发现:随着镜头离机身越来越远,调焦距离变得越来越近。许多变焦镜头具有近摄功能,它可发出常规范围伸长镜头。
微距镜头具有极地扩展聚焦范围的功能,因而被用于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写摄影。别的近摄技术包括在机身和镜头之间加用伸缩管或皮腔。微距摄影的照明,可能难度较大,因为照相机,镜头和三脚轲离被摄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摄体上投下不必要的阴影。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在35毫米照相机上使用比50毫米标准镜头更长的100毫米以上的镜头得到部分解决。环形闪光灯能对近摄物体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5:24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摄微距照片,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会失去清晰焦点。因此,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聚焦是极折磨人的。
一般自动对焦在微距的用途相当有限。因为当你用自动对焦对好以后,再构图时你已经移动了相机,而对焦亦已经不同。当然最先进的多点对焦相机闪可以解决此问题。
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在镜头上设定大约的放大率,接近主题,构图,再对焦。
紧记的是: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因为若你用自动对焦或对焦指示或裂像对焦而将主题放在画面*先对焦,当你移动相机时,对焦位已经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机/镜头与主题的距离(极难做到),由于三角关系,在非*的主题的在*的主题对焦点仍是不同的! 由于拍摄微距景物手震的影响比一般情况明显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动被"放大"了外,亦会影响前后对焦;但另一方面由于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细光圈;所以如是拍摄静物,脚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机方式。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其难度相应较高。小心使用的话,脚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当然,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
在户外拍摄,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雨伞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3、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也就是说∶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细的腿节,并且一定要确认所有的可活动部位都已完全锁死,任何松动的部位都会把振动放大。选择放置三脚架的位置时也应尽量选择坚固并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家里光滑的瓷砖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压三脚架的云台,几乎所有三脚架都会有一定的滑动。如果在野外必须架在松软的土地上时,应该事先把各条腿都压实,尽量戳到底,有脚钉的最好使用脚钉。使用各种云台或者球头时,应该尽量保证相机、镜头的重心在三脚架的中心线上,这样机身上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脚架吸收掉。
4、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部分机身在*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时不要把*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5、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透过正在对近摄物体进行聚伙的镜头,你会发现:随着镜头离机身越来越远,调焦距离变得越来越近。许多变焦镜头具有近摄功能,它可发出常规范围伸长镜头。
微距镜头具有极地扩展聚焦范围的功能,因而被用于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写摄影。别的近摄技术包括在机身和镜头之间加用伸缩管或皮腔。微距摄影的照明,可能难度较大,因为照相机,镜头和三脚轲离被摄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摄体上投下不必要的阴影。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在35毫米照相机上使用比50毫米标准镜头更长的100毫米以上的镜头得到部分解决。环形闪光灯能对近摄物体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5:24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摄微距照片,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会失去清晰焦点。因此,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聚焦是极折磨人的。
一般自动对焦在微距的用途相当有限。因为当你用自动对焦对好以后,再构图时你已经移动了相机,而对焦亦已经不同。当然最先进的多点对焦相机闪可以解决此问题。
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在镜头上设定大约的放大率,接近主题,构图,再对焦。
紧记的是: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因为若你用自动对焦或对焦指示或裂像对焦而将主题放在画面*先对焦,当你移动相机时,对焦位已经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机/镜头与主题的距离(极难做到),由于三角关系,在非*的主题的在*的主题对焦点仍是不同的! 由于拍摄微距景物手震的影响比一般情况明显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动被"放大"了外,亦会影响前后对焦;但另一方面由于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细光圈;所以如是拍摄静物,脚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机方式。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其难度相应较高。小心使用的话,脚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当然,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
在户外拍摄,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雨伞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3、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也就是说∶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细的腿节,并且一定要确认所有的可活动部位都已完全锁死,任何松动的部位都会把振动放大。选择放置三脚架的位置时也应尽量选择坚固并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家里光滑的瓷砖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压三脚架的云台,几乎所有三脚架都会有一定的滑动。如果在野外必须架在松软的土地上时,应该事先把各条腿都压实,尽量戳到底,有脚钉的最好使用脚钉。使用各种云台或者球头时,应该尽量保证相机、镜头的重心在三脚架的中心线上,这样机身上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脚架吸收掉。
4、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部分机身在*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时不要把*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5、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透过正在对近摄物体进行聚伙的镜头,你会发现:随着镜头离机身越来越远,调焦距离变得越来越近。许多变焦镜头具有近摄功能,它可发出常规范围伸长镜头。
微距镜头具有极地扩展聚焦范围的功能,因而被用于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写摄影。别的近摄技术包括在机身和镜头之间加用伸缩管或皮腔。微距摄影的照明,可能难度较大,因为照相机,镜头和三脚轲离被摄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摄体上投下不必要的阴影。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在35毫米照相机上使用比50毫米标准镜头更长的100毫米以上的镜头得到部分解决。环形闪光灯能对近摄物体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