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少也,民之行也。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解释: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

出自秦汉孔子及其弟子的《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孔子继续说:“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

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推行*,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上说:‘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扩展资料:

《三才章第七》选自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这一章进一步阐述孝道的意义, 指出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人应当效法天地永恒不变的法则,孝敬父母;而在上位的君主,也当因孝立教。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热心网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意思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