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34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07 16:33
1、《中华人共和国契税法》(以下简称《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将取代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契暂行条例》)。那么,契税的税率是否有变化呢?
2、事实上,《契税法》关于税率的规定与《契税暂行条例》中的规定是一致的,均为3%-5%。
3、优惠税率仍享受,契税优惠税率:
(1)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2)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购买的家庭第二套住房。
4、注意: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暂不实施上述第(2)项契税优惠。
(1)小安购买了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80㎡,房屋总价60万(不含税),契税为:600000*1%=6000元
(2)小庆在安徽购买了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100㎡,房屋总价80万(不含税),契税为:800000*2%=16000元
5、知识索引——《契税法》
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契税法》规定缴纳契税。
(1)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互换;不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转移。
(3)房屋买卖、赠与、互换。
以作价投资(入股)、偿还债务、划转、奖励等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应当依照《契税法》规定征收契税。
税率:3%-5%
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6:04
契税是许多购房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初次置业的人来说,什么是契税,它的概念是什么,首套房契税缴纳比例又是多少?下面为您做出详细的解答。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缴税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承受方交。
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⑵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除了考虑土地,另由承受方交契税。
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出售、赠与、交换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⑶房屋买卖:
即以货币为媒介,出卖者向购买者过渡房产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视同买卖房屋
⑴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应由产权承受人,按房屋现值缴纳契税。
⑵以房产作投资或股权转让,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免纳契税。
⑶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应照章纳税。
房屋赠与赠与方不纳土地,但承受方应纳契税。
房屋交换在契税的计算中,注意过户与否是一个关键点。
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
契税实行3% ~5%的幅度税率。实行幅度税率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经济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3%~5%的幅度税率规定范围内,按照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
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当计税依据确定以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比较简单。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计税依据 × 税率
买首套房,首套房契税是多少,普通住宅契税1%,非普通住宅契税3%。
买房退税种类
1、退购房契税;2、退个人所得税的保证金(自2010年10月1日起取消)
退购房契税介绍
退契税分类
1、售后公房出售后再次购房退购房契税
2、动拆迁后购房退购房契税;
售后公房出售后再次购房退购房契税所需条件(同时符合)
所需条件及资料
A、出售房屋必须是售后公有住房 B、职工所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后有新购入住房 C、出售和购入住房的产权人为同一人
需提供的材料
A、新购房屋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 B、售出房屋的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 C、购买公有住房的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D、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收入专用票据(原件及复印件) E、新购住房契税缴款书(契税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 F、新购住房的契税纳税申报表(原件及复印件) G、新购房人身份证、如有未成年人需独生子女证或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H、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I、新购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J、征收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
动拆迁后购房退购房契税
所需条件及资料
A、必须先取得拆迁相关证明后,在购住房。(注:市政动迁可以退,商业动迁则不能退契税)B、新购住房必须是被拆迁本人
需提供的材料
A、上海市动拆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B、原购住房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C、购房人身份证、如有未成年人需独生子女证或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D、动拆迁协议安置人员的原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E、契税缴款书(契税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F、新购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G、动拆迁协议安置人员放弃享受减免权利的放弃证明书(需当场签名盖章)H、征收机关需要的其它材料
名词解释:售后公房
面积小、总价低,基本上总价控制在45万元以内。即原来是租赁的公房通过房改后,出售给原承租人。这部分已经出售的公房就叫已经售后公房。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3-02-22,当前相关购房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6:06
契税是许多购房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初次置业的人来说,什么是契税,它的概念是什么,首套房契税缴纳比例又是多少?下面为您做出详细的解答。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缴税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承受方交。
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⑵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除了考虑土地,另由承受方交契税。
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出售、赠与、交换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⑶房屋买卖:
即以货币为媒介,出卖者向购买者过渡房产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视同买卖房屋
⑴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应由产权承受人,按房屋现值缴纳契税。
⑵以房产作投资或股权转让,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免纳契税。
⑶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应照章纳税。
房屋赠与赠与方不纳土地,但承受方应纳契税。
房屋交换在契税的计算中,注意过户与否是一个关键点。
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
契税实行3% ~5%的幅度税率。实行幅度税率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经济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3%~5%的幅度税率规定范围内,按照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
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当计税依据确定以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比较简单。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计税依据 × 税率
买首套房,首套房契税是多少,普通住宅契税1%,非普通住宅契税3%。
买房退税种类
1、退购房契税;2、退个人所得税的保证金(自2010年10月1日起取消)
退购房契税介绍
退契税分类
1、售后公房出售后再次购房退购房契税
2、动拆迁后购房退购房契税;
售后公房出售后再次购房退购房契税所需条件(同时符合)
所需条件及资料
A、出售房屋必须是售后公有住房 B、职工所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后有新购入住房 C、出售和购入住房的产权人为同一人
需提供的材料
A、新购房屋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 B、售出房屋的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 C、购买公有住房的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D、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收入专用票据(原件及复印件) E、新购住房契税缴款书(契税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 F、新购住房的契税纳税申报表(原件及复印件) G、新购房人身份证、如有未成年人需独生子女证或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H、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I、新购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J、征收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
动拆迁后购房退购房契税
所需条件及资料
A、必须先取得拆迁相关证明后,在购住房。(注:市政动迁可以退,商业动迁则不能退契税)B、新购住房必须是被拆迁本人
需提供的材料
A、上海市动拆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B、原购住房合同、发P(原件及复印件)C、购房人身份证、如有未成年人需独生子女证或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D、动拆迁协议安置人员的原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E、契税缴款书(契税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F、新购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G、动拆迁协议安置人员放弃享受减免权利的放弃证明书(需当场签名盖章)H、征收机关需要的其它材料
名词解释:售后公房
面积小、总价低,基本上总价控制在45万元以内。即原来是租赁的公房通过房改后,出售给原承租人。这部分已经出售的公房就叫已经售后公房。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3-02-22,当前相关购房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