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3: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5:08
1、这句用了拟人的修辞。
2、出自《咏柳》
3、朱自清的《春》这一课,修辞手法用的较多。除了比喻拟人外,还有反复,引用等。可以多读读,品品。进一步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教室里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打打闹闹,有的吵吵嚷嚷,而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算题,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5、【作者】贺知章【朝代】唐
6、释义: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7、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和拟人是学习的重点。
9、小学:缤纷伊始初中:豆蔻韶华高中:韵涩一搏大学:梦懵岁月、】嗯··只是..·稍微····斟酌嘞那么一下下----·~恏恏品味喔~~
10、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1、老师随意的一句幽默话语,顿时引起同学们的哄笑。
1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3、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4、出自《暮江吟》
15、小学:无忧无虑初中:年少而轻狂高中:奋斗而充实大学:茫然而空虚,
16、老师的讲解一下子调动起我们大家的`神经,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整个教室像开了锅似的。
17、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为例。
18、本诗中将九月初三夜里的露比喻成珍珠,将月亮比喻成弯弓。
1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0、本体是雨丝,喻体是“牛毛”“花针”“细丝”本体和喻体都有以“细”的特点。但三个喻体,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牛毛是细密,花针是闪烁,细丝是绵长。所以这句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1、【作者】李贺【朝代】唐
22、本诗中将大漠的沙比喻成雪,将月亮比喻成弯钩。
23、释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4、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5、比喻: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6、把花赋予人的情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百花争春,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7、老师的讲解一下子调动起我们大家的兴趣,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一时间热闹非凡
28、先介绍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29、午后的阳光,洒在课桌上和懒洋洋的脸上
30、初中七年级语文学习目标:学会赏析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1、热热闹闹,生气勃勃。
32、同学们都为老师的精彩折服,教室里鸦雀无声。
33、本诗中将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3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6、出自《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7、【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38、释义: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