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唯物主义、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实践等名词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5: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2:2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追求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确立了批判资本主义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则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描绘了人类最终实现主义的愿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包括科学性、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工具,引领着中国发展的方向,并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科学真理。

哲学观是人们对哲学和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派别,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依赖于物质;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推动作用,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静止和不变性。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也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统一的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等同于物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体现在目的性、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和对生理活动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意识的起源经历了从自然界到人类意识的发展过程,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目的性、创造性、改造客观世界和生理活动等方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