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6:00
“985”“211”=更好的人才?
分数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标准。
谁也无法否认,高考完成了第一轮的人才筛选,筛选的直观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去了“985”“211”高校,另一部分进入普通公办高校,分数更低的学生去了民办院校、大专和高职。
经历高考的洗礼,再经过大学四年的重点培养,“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和其他高校的学生,果真泾渭分明吗?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它是全国大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拼的平台,而在赛事上有所斩获的,大多数是“985”“211”高校及其学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上,获得“挑战杯”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优胜杯”的22所高校中,仅有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扬州大学3所高校是非“211”“985”院校。30件特等奖作品中,所获奖大学生大部分来自“985”“211”院校。
除了整体实力的差距,更让研究生导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在细节处的差异。某历史系的导师问一位从地方院校考过去的研究生:“本科时读过哪些历史书籍?”学生的回答:“《传》。”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田荷珍教授很欣赏一些来自小地方的学生的刻苦精神,但她也发现本专业个别外地考来的学生,居然连沸点可以用仪器测量都不知道有的读了4年化学专业,直到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连紫外线、红外线都没看过,更谈不上动手做实验了。某物理研究所的博导说:“我现在只招北大的学生,其他院校的一概不要。”他称自己并非讲究门第之人,曾经带过河北师大、江西大学等学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只要你能考上,能得到我的认可就行”。但后来,他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科学研究需要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一般院校考来的学生没有这种理想,认为能到北京,就已到了人生最理想的境地,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是忙着谈恋爱,好找个北京人。这样的研究生带起来没什么意思。”
“我本人不太喜欢那些地方院校只会死读书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副教授侯玉珍老师坦言。她已经带了10年研究生,在近20个研究生中,有16人是外地生源。
很多高校研院的老师不太喜欢地方二本、三本院校考上来的学生,这类学生被贴上了“考试机器”的标签,一位导师坦言,这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山东著名的“考研基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甚至被众多北京高校研院联合抵制。
为什么“985”“211”院校的学生似乎看起来更优秀?因为与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相比,“985”“211”高校在、资源、资金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中通常所说的“教育拨款”,分为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多年以来,中国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的基本依据一直是在校学生数量。教育事业费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上依据在校生数和生均成本确定,现在的水平是每个学生拨款1万元左右专项补助则依据学校特殊需要申请。基本建设投资,经常性部分按规定的生均固定资产缺额和高教基建拨款总量来确定,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另行报批。
而加入“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所获得的教育拨款可不止这些,例如“985工”程(一期)中,清华、北大所获拨款有14亿之多,其余高校,多则10亿,少的也有4亿。
在北京高校圈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当初获得巨额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管理层,手头上没有储备项目可供投资,所以拿到拨款后就“提着钱袋到处找项目”。陆续获批的高校,情形也大同小异。“这些学校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拿到这么多钱,结果最后大都用来搞了校内基建。”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善迈说。“比照我在日本和美国的多年留学体验,某种程度上说,北大、清华的校园现在已经过于美轮美奂。更别说两所大学校园的硬件,现在仍在升级了。”对外经贸大学的贾保华副教授说。
社会助学奖学金对“211”“985”这样的院校是相对倾斜的,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不会有一项社会助学奖学金金,但一些“211”“985”高校社会助学项目会有几十个。教学资源方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集中于“985”高校,国家实验室也如此。
同时,“211”“985”高校在人才教学、培养上不遗余力。北京大学设立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对本科生创新科研进行资助,不少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崭露头角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推广“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鼓励学生跨专业选题,早日进入专业领域。该计划实施后的三年中,共设861个项目,有300多人取得“SRT”计划项目的课程学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99起年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当年便有60多名本科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南京大学在获得985资金投入后,砸700万元建立了7个学生创新工程基地,五年中,这个地基的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近400篇,其中80多篇为第一作者……
在高校老师的招收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除了学历中本科、硕士、博士均为985、211大学外,还要有留洋背景,否则免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的副研究员王积龙,从是国内研究“环境新闻”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但是由于没有留洋背景,一直未获得晋升。
此外,俗话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和谁在一起”,而就业后985、211高校的就业层次一般也要高于普通高校,很多企业看重‘985’‘211’高校学校学生背后的资源,这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门当户对”研招联盟的屏障
高校研招中,一直都有“门当户对”的“潜规则”,一位负责研招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5:59
“985”“211”=更好的人才?
分数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标准。
谁也无法否认,高考完成了第一轮的人才筛选,筛选的直观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去了“985”“211”高校,另一部分进入普通公办高校,分数更低的学生去了民办院校、大专和高职。
经历高考的洗礼,再经过大学四年的重点培养,“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和其他高校的学生,果真泾渭分明吗?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它是全国大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拼的平台,而在赛事上有所斩获的,大多数是“985”“211”高校及其学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上,获得“挑战杯”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优胜杯”的22所高校中,仅有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扬州大学3所高校是非“211”“985”院校。30件特等奖作品中,所获奖大学生大部分来自“985”“211”院校。
除了整体实力的差距,更让研究生导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在细节处的差异。某历史系的导师问一位从地方院校考过去的研究生:“本科时读过哪些历史书籍?”学生的回答:“《传》。”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田荷珍教授很欣赏一些来自小地方的学生的刻苦精神,但她也发现本专业个别外地考来的学生,居然连沸点可以用仪器测量都不知道有的读了4年化学专业,直到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连紫外线、红外线都没看过,更谈不上动手做实验了。某物理研究所的博导说:“我现在只招北大的学生,其他院校的一概不要。”他称自己并非讲究门第之人,曾经带过河北师大、江西大学等学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只要你能考上,能得到我的认可就行”。但后来,他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科学研究需要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一般院校考来的学生没有这种理想,认为能到北京,就已到了人生最理想的境地,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是忙着谈恋爱,好找个北京人。这样的研究生带起来没什么意思。”
“我本人不太喜欢那些地方院校只会死读书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副教授侯玉珍老师坦言。她已经带了10年研究生,在近20个研究生中,有16人是外地生源。
很多高校研院的老师不太喜欢地方二本、三本院校考上来的学生,这类学生被贴上了“考试机器”的标签,一位导师坦言,这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山东著名的“考研基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甚至被众多北京高校研院联合抵制。
为什么“985”“211”院校的学生似乎看起来更优秀?因为与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相比,“985”“211”高校在、资源、资金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中通常所说的“教育拨款”,分为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多年以来,中国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的基本依据一直是在校学生数量。教育事业费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上依据在校生数和生均成本确定,现在的水平是每个学生拨款1万元左右专项补助则依据学校特殊需要申请。基本建设投资,经常性部分按规定的生均固定资产缺额和高教基建拨款总量来确定,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另行报批。
而加入“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所获得的教育拨款可不止这些,例如“985工”程(一期)中,清华、北大所获拨款有14亿之多,其余高校,多则10亿,少的也有4亿。
在北京高校圈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当初获得巨额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管理层,手头上没有储备项目可供投资,所以拿到拨款后就“提着钱袋到处找项目”。陆续获批的高校,情形也大同小异。“这些学校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拿到这么多钱,结果最后大都用来搞了校内基建。”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善迈说。“比照我在日本和美国的多年留学体验,某种程度上说,北大、清华的校园现在已经过于美轮美奂。更别说两所大学校园的硬件,现在仍在升级了。”对外经贸大学的贾保华副教授说。
社会助学奖学金对“211”“985”这样的院校是相对倾斜的,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不会有一项社会助学奖学金金,但一些“211”“985”高校社会助学项目会有几十个。教学资源方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集中于“985”高校,国家实验室也如此。
同时,“211”“985”高校在人才教学、培养上不遗余力。北京大学设立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对本科生创新科研进行资助,不少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崭露头角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推广“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鼓励学生跨专业选题,早日进入专业领域。该计划实施后的三年中,共设861个项目,有300多人取得“SRT”计划项目的课程学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99起年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当年便有60多名本科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南京大学在获得985资金投入后,砸700万元建立了7个学生创新工程基地,五年中,这个地基的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近400篇,其中80多篇为第一作者……
在高校老师的招收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除了学历中本科、硕士、博士均为985、211大学外,还要有留洋背景,否则免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的副研究员王积龙,从是国内研究“环境新闻”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但是由于没有留洋背景,一直未获得晋升。
此外,俗话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和谁在一起”,而就业后985、211高校的就业层次一般也要高于普通高校,很多企业看重‘985’‘211’高校学校学生背后的资源,这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门当户对”研招联盟的屏障
高校研招中,一直都有“门当户对”的“潜规则”,一位负责研招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