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4:20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Paulus),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病逝于北京。谥文定。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徐光启支持实学,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上海徐汇区因他而得名,余秋雨认为他是上海文明的肇始者”;学者们认为徐光启是一位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也是西学中用第一人”。
徐光启一生勤奋好学,所从事的研究范围很广,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尤其精晓农学,在技术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在天文方面,徐光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在数学方面徐光启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以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出了不用只用,众用之基”的数学思想,倡导由数达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与意大利传教士
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徐家汇人,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商人,家庭富裕。后来倭寇侵扰上海,徐家室庐资产焚废殆尽”,从此生活每况愈下。徐光启的父亲不得不弃商从农,以课农学圃自给”,连祖母和母亲也要早暮纺绩,寒暑不辍”。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农事,知道农民的疾苦。他又从父母那里听到他们身受倭寇劫掠的悲惨遭遇和当时人民抗倭的英勇事迹,从而感愤”立下了要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公元一五八一年( 万历九年),二十岁的徐光启考中了秀才。在此后的二十三年里,他先在家乡,后到广东的韶州和广西的浔州等地教书,生活一直很困难。徐光启有自己的抱负,不醉心于科举。为了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他经常留心经济,攻读科技著作和兵书。他很重视实际,常常考古证今,广谐,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问则随问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样,徐光启就从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中,不断地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一六 O 四年(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四十三岁,考中了进士,做了翰林院庶吉士。从此,他更专心研究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经济、财政、农星、水利、国防等方面的和工艺技术。徐光启很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早在广东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