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十蒸(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3:4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9:09

规、矩:规,画圆的工具,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将规矩引申比喻为标准和法度。《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墨、绳:木匠用来吊线的墨汁和线绳。人们也常用“绳墨”比喻法度、准则。

独步:独自行走。或比喻在某方面超越群伦,无可企及。唐李白《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同登:一同攀登。又比喻古时科举考试同榜登科,或同时做官。唐白居易《与梦得同登栖灵塔》: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吟哦:有节奏地诵读。唐韩愈《石鼓歌》: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讽咏:讽诵吟咏。《说文》:讽,诵也。《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水襄陵:水漫上丘陵。

紫鹄:黑天鹅。

鸟寒惊夜月:乌鸦和喜鹊对光线很敏感,日出日落、月出月落,甚至日蚀月蚀时,都会惊动不安,乱飞乱叫。唐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鱼暖上春冰:春暖冰溶,鱼儿跳上水面的薄冰。《礼记·月令》:孟春(春季第一月)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扬子口中飞白凤:扬子,指西汉哲学家杨雄。杨雄说话口吃,以文章著名。汉刘歆《西京杂记》载,杨雄著《太玄经》时,梦到自己口吐凤凰,集于《太玄经》之上。后遂用“吐凤、吐白凤、吞凤、吞白凤、白凤、凤藻”等称颂才华或文字之美。唐白居易《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

何郎鼻上集青蝇:何郎,指三国曹魏的何晏,曹操的养子。大将军曹爽秉政时,何晏党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封列侯。有一天,他梦到十几只青蝇趴在他鼻子上,赶也赶不走,而且一连几天总是做同样的梦。何晏觉得奇怪,去向管辂请教,管辂说这是不祥之兆。十多天后,何晏即被司马懿所杀,灭三族。

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巨大的鲤鱼在池中跳跃,翻起层层密密的藻叶。唐杜牧《石池》:惊鱼翻藻叶,浴鸟上松根。

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撒欢的猿猴在山涧中饮水,倒挂在长长下垂的藤蔓上。唐李洞《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鹭巢行卧柳,猿饮倒垂藤。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1)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2)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1)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2)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