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3: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1:45
盖洛普有一个调查,主题是看看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和所在社会的未来的看法。日本和青年都相信社会能越来越好,但却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悲观;而中国青年正好相反,中国的年轻人普遍认为自己的未来会很好,而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失望。
用冯仑的一本书名来形容我们近年来的现状——“野蛮生长”。接下来,我们会如何?李子勋觉得一切都有阴阳转化的规律,所谓“物极必反”。非理性、投机式的快速发展已经快到谷底了,我们还能怎么更糟糕?身处时代的拐点,我们有很多机会,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人类失去网络,世界将会怎样?
现在回头来看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宣告WEB1.0向WEB2.0时代的里程碑式的转变。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2.0时代的人民开始有了生产力,自娱自乐了,不再仰仗陈凯歌/张艺谋这样垄断式的精神产品提供方了。
2008年,“开心网”流行,以至于引发有些老板对公司失控的恐慌——人人都在“种地”、“抢车位”。如此简单低幼的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们乐此不疲?直到2010年的微博元年,仅1年多,就产生了爆炸性的力量——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改革信息公开制度。
■ 宣泄与释放
2008年“范跑跑”事件,笔者因在凤凰卫视为其辩护,而在部落格上饱受网民攻击,其用词令人发指。如果说过去,我们只能跑到西湖才能冲秦桧夫妻跪像吐口水(当然这是很不文明的举动),网络的匿名特性,可以让很多人找到随意发泄的目标。
2008年,艳照门事件引发出一系列风波——陈冠希出走,阿娇星光黯淡,锋芝恋纠葛至今仍未消失……这事件从道德层面,我们应该非礼勿视,可事实上知道这个消息的,大多数人都看到了那些图片。网络空间的自由传播,给重重压力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灰色窗口”,借此我们可以通过八卦释放大量的负面情绪。
■ 取暖,表达与镜像
如果没有网络,2006年的芙蓉姐姐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成为某某活动的代言人。芙蓉姐姐证明了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话题人物,只要你敢于表现自己。
赢得目光意味着什么?板砖?认同?启发?也许只是一种联结感,让我们感觉自己并非孤独。2010年,有个短语很流行: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一时间,大家将这句话改成各种版本,说明当下最危机的是失去了联结感。当年能杀死阮玲玉的,现在恰恰成为相当一批“孤独感”人士的解药。
就像一度甚嚣尘上的王功权“私奔门”事件,甚至郭美美事件,都是这种需要的体现。网络成为一种寻求认同的平台,即使几十万人骂你,只要能收获到一个赞同,也是好的。
微博的出现更促进了这种“取暖”的功能。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表达,以及随时随地获取他人的回应以感受自己的存在,就像从无数个镜中看到自己千姿百态的身影,这是一种庞大的“在一起”运动。说明我们已经进入“陌生人社会”,也就是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越来越多来自陌生人,而非和我们熟悉的人。
■ 维权
2006年初出现的“高跟鞋虐猫”事件引发全民人肉搜寻运动,网络成为一种武器,或者另一场人民群众汪洋大海般的“海捕”,通过全民通缉和全民审判,好像社会公正得以恢复,我们也大消胸中块垒。
2007年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正龙拍虎”——最早是由网友发现老虎照片是假,而后有很多网友,从电子图像学、远红外线分析还有野生动物保护者、驴友等专业级别的网友对照片进行鉴别,最终导致整个事情大白。
采访ayawawa时,她正在忙于抓“骗子”。她还有一个身份:淘宝店主。她要抓的这个骗子还有一个职业名称:“差评师”。差评师会在店主的淘宝店铺留言里投诉,跟店家勒索几十元到几百元钱。因为对方是匿名交易,淘宝不愿意提供证据,警方也立不了案。于是ayawawa就动用各种手段,联系被“差评师”坑害的店主们,将总额凑够3000元。
在社会公正系统没有足够健全的时候,我们有且只有求助于“私器”——网络,其结果自然就造成一种痛打落水狗的倾向。
建议:和而不同,更共情地存在
■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寻求共情
当下中国,“摆事实,讲道理”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日益失去效用。喻国明认为,现在人们在沟通中,情感判断多于理性判断,和我们惯常的想法相反。其实理性判断适合解决简单问题,而有复杂变量的问题,则需要情感判断,这是一种模糊处理,如果你要精确化处理一个问题,就要把它简单化。
所谓情感判断其实就是关系判断。人与人的互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从内心互动,而且有没有让我们一起产生打动人心的共同体验。有社会学家曾说,媒介的发展可以使人重回自然——形成自己的部落。网络让人们可以迅速形成很多“圈子”,圈子的一个好处就是“同声相求”,打破人们的孤立感。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圈子得到最深入的理解。
■ 建立桥梁和交集,学会和而不同
但圈子过度“碎片化”也会造成另一个危险——那就是我们过度向内诉求小群体的和谐,而对外则因为不同的话语、不同的价值逻辑,而陷入乱战,造成族群。“网络极化”现象很容易发生——事情发生时,很多人的反应是过度的,一些平时很理性的学者甚至都会卷入其中。但其实只要我们做到如下三点,这些喧嚣的泡沫会很快消失——
第一,反应及时;第二,有针对性;第三,态度谦和,实事求是。
微博的作用就在于我们可以不断形成圈子,也进入新的圈子,圈子之间彼此沟通和了解,社会沟通有了新可能。在一个多元价值的社会里,学会“和而不同”是一个人能否有足够宽阔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