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23:47
人体在站立时,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大约有300-400毫升的血液会积聚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相较于卧位时降低约25%,从而引起血压下降。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开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会立即作出反应,减少向血管运动中枢发送的抑制性冲动频率和速度,促使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兴奋,释放更多去甲肾上腺素,使小动脉收缩和心率加快。同时,静脉淤血会刺激压力感受器,促使肌肉张力增加和等长收缩,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血压骤降。体位变化时的过度换气也会提高静脉张力,有助于血压上升。
然而,如果上述的调节机制受损,就可能导致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这种疾病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元的退化,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破坏了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病变可能出现在节前或节后交感神经、脑干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以及小动脉壁。由于反射机制的失效,小动脉和小静脉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射性收缩,心率也无法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随之下降。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儿茶酚胺代谢或分泌异常,以及循环中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过多,也可能参与这种低血压的发生过程。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Primary Orthostatic Hypotension)属少见病。早在1826年就有人对它作过探讨,1925年Bradbury和Eggleston首先详细地描述本病的临床特征为直立性低血压(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晕厥、脉率固定(即直立时心率无相应增加)、无汗、勃起功能障碍和夜尿等,称为“自发性直立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