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1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32
这两句诗从现当代生活理解有很大的社会讽刺意义,而古代社会又比较忌讳这方面内容,杜甫能够写出这样诗句,还能够流传千古。这和杜甫所处的朝代以及社会背景有很大原因。
杜甫当时颠沛流离,所写诗集流传不广,自然知晓人少。这首诗句当中不乏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其中流露的感情真挚热烈。但在当时社会,杜甫这种呼声很小,也没人愿意去听。那些当朝权贵更愿意舍命偷生,不愿意去触碰敏感地带。所以杜甫写诗之时也就周围朋友能够知晓,当地百姓能够传唱。据史料记载,杜甫很多诗集在他死后才得以发表,被世人所知。而这首诗集也是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不同地方不同心境写出来,然后尘封于心底。等到她离世以后,后世繁荣,借鉴前朝经验之时,再翻出杜甫所写诗句,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唐朝社会比较包容开放,能够包容白居易杜甫等人的诗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诗句当中大多描绘底层人民艰苦,以及对国家的担忧。因为杜甫一生当中经常被贬谪到全国各地,因此所见所闻跟底层百姓有着密切关联。他感到了底层人民艰苦,因此他也更愿意帮助底层人民表达自己心声。在唐朝社会,不仅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能够写这些带有讽刺意味的诗。而且白居易也是一个乐于讽刺社会现象的诗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唐朝社会得以包容和开放,这得益于当时唐朝执政者开明的以及文化上的包容性。因为整个唐朝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能包容更多文化,理解不同差异。
杜甫反映底层人民呼声,又能恰到好处不触碰到其他人利益。可谓共赢。杜甫代表着底层人民反映着底层人民诉求,而当权者也乐意见到这些现象并且改正,如果都不能容忍杜甫诗句,那么就会形成整个社会阶级对立导致执政者和底层人民发生冲突。而现实中生活的一切都是由底层人民辛勤劳作所奉献的,每个阶级有不同利益,杜甫能够合理表达诉求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也就能够包容这些诗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28
当时杜甫不是很出名,所以他的诗流传的很少,可能只有认识他的人才知道,当时的社会,拥有权力的人也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36
杜甫并没有触犯法律,因此不会被抓起来。杜甫写下这两句诗,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看法和所见到的内容,并没有触犯法律,因此不会被抓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34
因为他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带来不了很严重的后果,没必要把他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