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9小时前
岣嵝碑上的文字,据马贺山的观察,其进步程度超越了甲骨文,这与我们通常的理论——夏朝文字比商朝更原始——有所不同。实际上,这反映了历史中的特殊情况。商民族,作为生活在黄河下游的东夷游牧群体,人数稀少,文化落后,以玄鸟为图腾,与拥有龙图腾且进入农耕和工艺高度发达的夏民族不可相提并论。夏朝自黄帝仓颉造字开始,历经一千三四百年,文字发展已十分成熟,这是文化进步的自然结果。而商朝,由于其游牧习性和对文字的忽视,文字发展滞后,不得不依赖夏族的民间俗体字。商朝的巫师和刻字者,很可能由夏族人承担。
禹王碑的释文中提到,"承帝冢然,翼辅雝卫",反映了对帝位的尊崇和辅佐者的责任。洪水泛滥,灾祸频发,禹王带领人们北渡冀州,祈求安定。他住宿于岳麓庭,祈求水患消退,永保安宁。华岳泰衡象征着他的崇高地位,而崇高的楚地事务和祭祀活动也消耗了他的神力。南渎区域繁荣昌盛,随着衣食的充足,万国得以安宁,疆界不再动荡。
岣嵝碑(ɡǒu lǒu bēi ) 即。原在湖南省衡山县云密峰,早佚。昆明﹑成都﹑绍兴及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字似缪篆,又似符箓。相传为夏禹所写,实为后世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