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这段最美长城竟然无人知晓

这段最美长城竟然无人知晓

2024-12-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老郭很瘦,皮肤暗黑。“每天爬两趟长城,10公里,你也胖不了。”他说。他今年54岁了,身体尚可,但比去年要差一些,现在要戴护膝,有时还要贴上膏药,保护膝盖。距离退休还有几年,他突然有了新的使命,想在直播间将真实的长城展现给公众。

老郭本名郭中兴,是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也是知名博主“长城老郭”的真身。直播都是在上班前或下班前后进行。今年是他在金山岭长城工作的第26年,可能没有人比他更熟悉金山岭长城的一砖一石。如今他的一场直播,通常累计有十几万人次观看,同时在线最高达到近2万人。借助一部手机,老郭将金山岭一年四季、阴晴雨雪的样貌都展现给了世人。

很多粉丝因为老郭的直播来到金山岭。老郭在直播途中常常能遇见他们,隔老远就打招呼,冲上来合影。在看老郭的直播之前,很多人从未知道金山岭,这是一段曾经被遗忘的“最美长城”。

金山岭长城的云海景观。摄影/郭中兴

万里长城的代表性名片

在很多人眼里,金山岭长城是最具代表性的长城。

“各种影视、宣传片、宣传照片里,‘万里长城’的形象其实都是金山岭长城。”郭中兴说,“从视觉冲击力上,它是最具长城恢宏气势的一段。”金山岭不仅建筑雄伟、保存完好,视野也极为开阔。天气晴朗的日子,从金山岭极目远望,长城沿山脊绵延,游走一百余里。这是万里长城最具象的景观,满足了人们对长城最壮阔的想象。

“这是万里长城的孤本!”老郭的镜头对准一片奇特的“砖墙”。15块方形砖拼成一堵影壁,影壁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麒麟浮雕,麒麟昂首挺胸,呈空中奔跑状。在实用的长城上竟有如此具有艺术性的麒麟影壁,显示出金山岭长城规格之高、建造之精。

金山岭长城还有一处独特的景观:一道绵延500余米的文字砖墙。当初戚继光在金山岭调集人马,边练兵,边修长城,烧制方砖时,将士们将部队名称和年代刻成字模,印在砖坯上,即为文字砖。文字砖的作用在于落实责任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可以追根溯源,厘清责任。

如此风光绝美、建筑雄浑、保存尚好、距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长城,却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初洪武时期。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俺答汗发动战争,从河北攻入明朝京畿腹地,在京郊地带大肆抢掠,史称庚戌之变。这一事变暴露出明军军事防线的弱点,万历皇帝即位后,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出任蓟镇总兵。明代设立“九边”拱卫北方边塞,边,即边墙、长城之意。九边即九镇,其中蓟州镇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拱卫京师,意义攸关。

戚继光驻防蓟州镇16载,练兵备战,扩建长城,金山岭长城便是其投入心血甚多的一段。他不仅加高城墙、增建敌楼,还通过障墙、支墙、挡马墙、炮台等设计,将长城变成布局精密、攻守灵活的军事设施,建立了整套军事防御系统。

这段历史并非秘史,但金山岭长城却长期默默无闻。20世纪50年代,金山岭长城被列为河北省级文保单位,当地百姓成立保护组织,护佑金山岭长城躲过了被拆毁的厄运。郭中兴说,滦平县有两位名叫贾云峰和李宪章的教师对保护长城起到了重要作用。70年代,他们在别处看到村民从长城拆砖盖房子、垒院墙、修猪圈,扒光了长城,便先后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最终促成了全国性禁止拆毁长城的保护行动。

1979年的全国保护研究长城座谈会上,滦平县介绍了金山岭长城,称其为“第二八达岭”,引发国家级媒体的关注。金山岭长城始为人知。

1961年,中国首次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八达岭”“万里长城——嘉峪关”“万里长城——山海关”在列。这三处长城成为万里长城最著名的名片。直到80年代,又加入了一张新名片——金山岭长城。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第一次见到金山岭长城时感叹:“我从事长城研究工作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一段长城!”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初洪武时期。摄影/郭中兴

万里长城到底有多少里?

直到本世纪初,中国长城到底有多少、有多长,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多少长城正在岁月中默默消失,更是不为人知。

2006年4月底的一天,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长城的老龙头,郭建永和同事支起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采集眼前的长城数据。老龙头是一段伸向海洋的长城,涨潮时,海水会涌到长城脚下,拍击墙体。这是明长城与大海的交汇处。山海关长城第一次以图片、视频、地理信息等多种形式,进入了数字化的世界。

史上第一次,万里长城迎来全面普查。国家文物局选择了两个省份作为试点,西部为甘肃,东部就是河北。“哪些信息要载入,数据库要怎样设计等,先从两个省份开始探索,2007年就全面铺开了。”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郭建永回忆,他是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队长。

从2006年启动,到2012年完成认定,历时6年,中国长城“档案”制定完毕。2012年首次公布了中国长城的精确长度:21196.18公里。经过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公布的中国境内长城分布范围,涉及15个省份的404个县(市、区)。到今天,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000余处(座/段)。

据2019年颁布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1万余公里中,保存较好的约占12.3%,墙基、墙体留存比例达3/4以上。保存一般的约占18.1%,保存较差的约占18.4%,保存状况差的约占27.1%。剩余的24.1%长城,地面遗迹已经消失。因此,对长城建筑进行完全复原已无可能。

时至今日,随着技术进步,长城的数字化拥有了更丰富的手段。

比如,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利用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技术,对全国明长城进行了扫描,以数百万张照片建立起“明长城防御体系时空数据库系统”与“明长城全线图像与三维数据库”。数据库不仅是一座数字化的明长城,也纳入了与长城有关的系统,如烽传路线、驿传交通、军需屯田、互市贸易等,由此可以直观地破除一个传统观念——长城是一条线性墙体,实际上,它是一个放射性的巨系统。

这些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是中国长城的家底,也是长城保护的底本。

记者:倪伟

编辑:杨时旸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