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由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敦煌市图书馆、敦煌市作家协会承办的【敦煌文化百家讲坛】《从敦煌照见中国》专题讲座在敦煌市图书馆举办,敦煌市,青海油田读者听众230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讲座由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伟主持,特邀敦煌学学者,历史作家、《敦煌大历史》作者邢耀龙老师为主讲嘉宾,从多角度讲述从敦煌在历史和文化上的独特位置是如何照见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邢耀龙:敦煌学学者,历史作家。曾就职于瓜州县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在榆林窟守窟多年。现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青年学者,敦煌研究院驻杭州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百家新说》主讲人,甘肃日报特邀撰稿人,出版历史专著《敦煌大历史》、《榆林窟》等,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玄奘和他的时代》、《孙悟空的真相》等作品。
邢老师主要围绕敦煌人从哪里来、历史上的敦煌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草圣张芝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敦煌石窟壁画里反映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四个方面以耳目一新的历史认知和知识的延伸为起点,讲述敦煌历史与文化,他的讲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接历史深度,接敦煌地气,沟通着中国与敦煌的多处关键节点。
华夏地区复杂的地势与战局下,三苗人由南到西北的迁徙,在环境变化中适应生活。西戎攻破镐京,平王迁都洛阳,在与秦人对战中失败,却也由此历练出秦人的虎狼之狮,成为秦吞并六国的资本。汉匈战争中在河西设立四郡,促进了东西文化和经济交流;三国时期,除了骁勇的张奂凭一己之力为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命运,他的儿子张芝也因有悬泉置的设置,得以借鉴南来北往的书信书写,开辟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其潇洒自由的风格为当时受儒家思想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郭荷 、郭瑀、刘昞等人在河西走廊进行儒家教学,让文明的火种得以隋唐延续。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沦陷,从此吐蕃密教在敦煌流传,中国自此完成了内部整合。莫高窟碑上有梵文 、藏文、 回鹘文、八思巴文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民族以佛教文化为纽带完成民族融合,创造了丰富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伟大见证。
进入读者提问环节。读者崔海军说,听了邢老师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受益匪浅 ,邢老师对敦煌学的研究达到了一定高度,很精辟,所以学习历史和敦煌文化的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邢老师回答说,历史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沉淀,为我们提供了文明的工具箱,在面对自己的困顿时都可以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找到慰藉的工具,让我们不必从零出发。
读者李欣说,邢老师用精彩的语言引领我们从未深入了解的问题,从更远的格局,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历史,邢老师对于《敦煌大历史》的构架和计划,是怎样的发心?
邢老师说,我们的精神世界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事情需要一个地方放置除肉身之外的一切 。古代用月亮寄托情思,而敦煌就是我的精神原乡,它是我在疲惫生活中的“我心安处”。每个人的精神原乡可能都不一样,但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读者高利华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您的名字,通过百度了解到您被称为敦煌的“扫地僧”,这个缘由是什么?未来还有怎样的计划?
邢老师诚恳回答说,是缘于自己当初在榆林窟的工作经历,一边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一边打扫榆林窟的落叶。于是就有了“敦煌扫地僧”这样的称号。未来打算一边写作,一边寻找散落在敦煌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将散落在华夏大地上有养分的文化遗产都踏足一遍。
读者李彦红说,对邢老师的发心是很感兴趣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收获满满。在这场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对自己的书写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邢老师说,我们从事的工作的确很相似,愿我们打造一个头顶三尺的精神宇宙,志同道合的人都能住进来,在那清辉洒落的路上,行者能够心安。
这是一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的讲座,邢老师将敦煌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对我们认识敦煌,理解敦煌,走进敦煌,热爱敦煌都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意义,更坚定了我们保护、传承敦煌文化的信心和决心。现场读者沉浸其中,也思考其中。